
新的学年开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历史学系联袂推出了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之“从历史看管理”,打开中华五千年“智慧之书”,与中国商务人士共同探讨“知来”的艺术。
据了解,社会上诸如“文化与管理”、“哲学与管理”的课程很多,良莠不齐,北大光华“从历史看管理”到底讲些什么?怎样实现“从历史看管理”课程的特色化和实用化?
针对这些疑问,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天有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北大“从历史看管理”课程不是生硬的历史教学,而是帮学员打开历史这本智慧之书,提高学员再学习的潜质,将历史中蕴涵的管理精髓转化为实践中创新的源泉。具体到授课,“从历史看管理”将选择比较突出的一些案例加以分析,尽可能地将影响历史事件的诸多细节和相关因素加以确凿描述,由学生自己做出应有的关联认识和判断,从而做到以系统的历史观来看问题。
据介绍,北大光华选择了思想、制度、领导人三个层面,阐述历史向现代人展示的企业组织构架、企业的经营、领导的艺术和企业的传承之道,更以历代政府运作之法与现代企业运营进行比照。课程亦古亦今、融会贯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像“儒墨道法与企业管理”、“中国古代的君位承继问题:对现代企业接班人选择的启迪”、“皇帝的成功与失败: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唐太宗与唐玄宗、清朝康熙与乾隆皇帝的用人行政”等一系列十分吸引人的课程设计,将帮助企业家“考古人之成败,鉴今日之得失”。
小企业做事,中等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做哲学。一个企业由小到大,在管理方面也逐渐开始“由实及虚”,这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共识。北大光华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吕峰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知识、见识加胆识的合体。现代企业中顾问人员、法律人员、财务人员配备齐全。培养思考问题时的历史厚重感,增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所需的人文素养,才是一个企业家最迫切要做的事情。梳理绵延万里的商业血脉,调动数以亿计的资金,并不是精打细算的小聪明就能做到的,需要的是指掌天下、气吞万里的大气概。
吕峰说,中国的企业家们经过了依靠自己的胆识和见识、借鉴西化的管理模式之后,开始发现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华中也能领悟经营管理之道。TCL的李东生、联想的柳传志一手学韦尔奇、一手学曾国藩;海尔CEO张瑞敏和成都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以“道”、“无为”思想指导企业的管理。长虹前CEO倪润峰“早年学三国演义,后来学红楼梦”,认为“宁荣二府的管理有问题,长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从历史中学习管理的精华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管理者的自觉行为。同时,国外企业也在走进来,他们也需要学会怎样尊重中国的社会传统、怎样从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浓缩汲取精华,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公民。
吕峰认为,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规模化、国际化,还是海外企业立足拓展中国市场,一个真正的系统的“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学地区文化”的课程都是市场的迫切呼唤,北大推出的“从历史看管理”课程是应时之选。
据介绍,目前我国培训教育领域,大多还停留在单纯点对点专业培训的层面,像“从历史看管理”这种提高学员再学习能力的课程还少之又少。这样高端、“虚实结合”、“阐述全新理念”的课程,目前除了复旦大学跟进以外,还没发现有“第三者”。吕峰相信,北大光华将历史与管理进行近乎完美的对接,一棵崭新的管理大树定会结出散发着奇香的累累硕果。
太行山是富饶的。亿万年前,地裂天崩,沧海桑田。深埋于地下的原始森林在高压与高温下演化成沉甸甸的乌金,...
面对应用热点不断浮现的移动管理新天地,用友移动谋求领导者角色,而如何跨越方便、易用、安全、省钱这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