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安徽烟草重组后的一体化运营

企业报道  2014-07-22 09:25:46 阅读:

  近年,安徽烟草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率先实现工商分设,成立了全行业首家省级中烟公司;2005年3月,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所属蚌埠卷烟厂、合肥卷烟厂、滁州卷烟厂分别取消法人资格,组建黄山卷烟总厂,完成第一步联合重组;2006年5月,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所属芜湖卷烟厂、阜阳卷烟厂与黄山卷烟总厂取消法人资格,并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完成第二步联合重组。至此,安徽省卷烟工业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一体化运作,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完成中烟公司从行政管理机构向生产经营实体的转变,再次走在全行业前列。

  9月26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在举行的联合重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到目前为此,安徽5家卷烟厂分别取消法人资格,全部实现联合重组,并入其上级管理机构——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实力的壮大,使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开始迈入年销售200万箱卷烟的大型卷烟工业企业之列。安徽烟草以自己的实现行动,为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做大做强中国烟草的政策引导下,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年产销量超百万箱的大企业和大品牌不断涌现。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抢抓机遇,加快联合重组的步伐,并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制定了“两步走”的实施方案。通过第一步联合重组,组建了黄山卷烟总厂,初步实现了品牌、市场和机制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5年,“黄山”品牌销售22.17万箱,同比增长38%,有力地恢复和提升了“黄山”作为安徽卷烟核心品牌的市场美誉和竞争力。

  2006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再次明确提出未来2—3年内在全国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烟草企业的战略目标,安徽中烟公司以此为契机,积极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主动与重组企业所在地政府沟能协调,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批复同意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开展第二步联合重组,并调整充实了新的领导班子。目前,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已经全部完成了资产划转、工商税务变更、许可证办理等相关手续;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搭建了组织架构,界定了职能和工作流程;财务系统完成了整合,实行“一账式”的财务运行体系;整合了营销核心业务系统,健全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和营销事业部管理体系。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干部职工精神风貌昂扬,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整合后的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辖蚌埠、芜湖、合肥、阜阳、滁州5个分厂,总资产88.58亿元,年生产计划213万箱,预计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1%;税利76亿元,同比增长13%。主要包括“黄山”、“皖烟”、“迎客松”、“都宝”、“红三环”等品牌,其中“黄山”品牌力争3年内达到100万箱以上的规模。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薛明德在联合重组的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将向“两个10多个”的目标迈进,即把企业打造成全行业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把“黄山”品牌打造成全行业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之一。安徽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企业联合重组以后,将努力发挥重组企业的规模优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产、品牌、采购、销售四统一。例如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牌规划,统一组织生产,充分挖掘设备潜能,形成低成本优势;打破技术壁垒,促进技术交流与融合,形成核心技术优势等等,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在9月26日召开的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联合重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新的领导班子集体亮相,他们是党组书记、总经理薛明德,副总经理朱建华、卢安宁、赵辉、黄小虎,纪检组长张会廷,总会计师吴信芳。

更多专题
巾帼建功展风姿

近年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工会工作在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大局的前提下,与时俱...

激励机制助力企业管理

企业集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设计,需要对企业集团的创新环境、创新点、创新活动、创新成果的价值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