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厦门中小企业发展趋势

企业报道  2014-07-08 09:23:31 阅读: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国中小企业取得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国家、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厦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精神,按照“突出重点、完善服务、加强协调、深入调研”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一核心,从培训教育、融资担保、公共平台建设、市场开拓、信用评价、技术创新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厦门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厦门市中小企业也呈现出增长迅速、逐年加快、社会贡献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已成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丰富地方税源、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厦门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厦门市现有中小企业约5.8万家,占全市企业数的99%。总体表现为数量较大,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的态势。主要活跃在电子、化工、机械等三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在提供商务、社区、旅游服务等领域的第三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批发、零售业以及制造业是厦门中小企业的主导行业,约占全市中小企业的63%。

  厦门市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市的近三分之二,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同时,一批拥有高科技技术、新型产品、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厦门市扩大对外经贸的主力军。二是提供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厦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数约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75%,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的主要渠道,有效缓解了全市的就业压力,为降低失业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更乐意吸收、尝试新技术开发研究,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厦门市从事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厦门市电子信息、光电技术、新材料应用等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本均以中小企业作为载体。

  厦门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成效卓著

  自《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厦门市已于2003年7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区也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厦门市先后成立了市民营办、市中小企业管理办,统筹协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成立了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以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各区经贸局企业服务中心为基础、其它各类社会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市区两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架构。延伸了政府的服务职能,贴近企业做好服务。该中心正式挂牌运作两年多来,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有效地整合了各类资源,根据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特点,采取创新灵活的方式,先后推出了创业培训、融资服务、技术创新、信息化、法律援助等多项服务。通过构建创业培训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政策宣贯,提升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水平;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同时搭建“厦门中小在线”这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延伸拓展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延伸政府部门职能、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政府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

更多专题
科技成为企业发展主导

高校的出现总是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科技开发与产业管理办公室的项目主管杨松尧带...

中国公司的声誉结构

影响中国公司声誉的七因子:形象因子、竞争能力因子、体制背景因子、价值追求因子、感召力因子、社会责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