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七星农场党委突出“问题”导向,着力从思想观念、畅通渠道和长效机制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解决“学习浮在面上”的问题,着力从思想观念上打通“最后一公里”。农场党委把全场党员干部组织起来,通过集中讨论、组织参观等多种学习载体,不但让其沉下心来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而且使其破除了“从众思维、经验思维、自我思维”定势,切实在思想观念上与群众“同频共振”。尤其是在“七一”期间,组织全场党员干部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包括“学习庞弓立、践行群众观”主题教育、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广场文化演出、“安康杯”知识竞赛和“放飞中国梦、诗话七星情”诗歌朗诵大赛等,分批次组织参观了社区第二居民委党建示范点、社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观看了《廉政准则》、《四风之害》、《生命线》3部情景剧,开展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大讨论,并适时召开了“学什么、缺什么、做什么”专题座谈会。结合近期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新修订了中心组集中学习日程,发放《论群众路线》和《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学习资料,11位班子成员积极参与“书记讲党课”宣讲活动,亲自深入各自联系点带头为基层党员上党课累计28场次,全场处级干部学习笔记近2万字,中层领导干部学习笔记平均字数达到8000字,撰写学习心得千余篇。目前,全场93个基层党组织、1238名党员参学率达100%,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已成为一种常态化。
二是解决“服务停在嘴上”的问题,着力从畅通渠道上打通“最后一公里”。农场党委紧紧抓住促进产业发展、服务民生、帮扶弱势群体、带头示范这个根本,深入推进“分类定级”、“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等活动。并建立健全了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要求机关工作坚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每天坚守工作一线,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干部联系农户”、“领导干部联系困难家庭”、“一线工作法”等工作制度,持续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办实事”和“与职工群众交朋友”活动。全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调研工作制度,制定了调研计划,明确了调研工作的目标、途径、范围和程序要求,每周入户调研时间不少于1天,每名班子成员确定了1-2个选题,亲自撰写1-2篇调研报告,并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进行了研讨,不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当前农业夏管关键时期,为种植户构建了32个立体防治网络,组建了32支水稻病害防治行动队和航化作业信号队,保证全面积、全方位防治,不留死角、不落一户。针对群众的生活诉求,投资200万元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解决了职工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社区采取“社区搭台、百姓唱戏”的方式,成立了健身操队、秧歌队、太极拳队、太极扇队等民间娱乐活动组织,建立了50人以上的青年骨干文艺队伍、50人以上的太极队和300人以上的老年秧歌队伍,开展演讲赛、红歌赛、主题广场文化系列活动30场次,为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是解决“制度挂在墙上”的问题,着力从长效机制上打通“最后一公里”。由农场纪委、组织部、办公室牵头,建立了推动中心工作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领导制度、责任制度、推进制度和保障制度,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任务逐一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了“四风”责任追究制,围绕防止形式主义,建立健全了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围绕防止官僚主义,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和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围绕防止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建立健全了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制度,修订完善了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完善了会议、培训、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完善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办公用房、用车等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制度,并把制度从墙上请下来,落实到行动中,督促整改提高。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管局党委《九项规定》中,针对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超标的问题,采取腾空、合并的办法,共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65间,面积1265平方米;整合了7个单位集中办公,腾出办公室面积4300平方米。同时整顿超标准公务用车5辆,现已全部封存。针对在编不在岗人员的问题,清理“吃空饷”人员15名,并研究制定了处理意见;在厉行勤俭节约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场“三公”经费比上年同期下降20%。(特约报道员:张元强)
当时的处境真的很困难,我们真的是过着‘两个板”的生活,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回忆当年艰辛的创业经...
昌九农科是江西省惟一生产生物法丙烯酰胺产品的企业,其产品属世界前沿高科技产品,目前世界仅有少数几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