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牞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解决就业人口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关键是解决国民就业问题。
民营经济在孕育、产生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为缓解转型时期的就业压力、改善社会就业结构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不仅如此,民营经济在新增就业方面也有突出贡献,这主要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岗位总数在全社会新增就业中占很大比重:2002年全社会就业总数为7.374亿人,民营经济牗含农业劳动力牘就业占到全社会90.3%。2、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岗位的速度远大于社会平均水平。1990—2002年,民营就业年平均增长5.6%。同期,全社会就业由6.47亿人增长到7.37亿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民营经济的就业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社会就业的平均增长速度4.5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无一例外的证明了民营经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也即民营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创造大量财富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是社会的稳定,须知,贫困也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抽肥补瘦”,缩小贫富差距,则正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而所谓的“抽肥补瘦”是指: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和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快速增长。1995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上缴税收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社会总税收的增长速度,税收增长率连续8年在40%以上。民营经济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不但高于国有经济,也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而如果考虑其他方面的税收牗如所得税、印花税等也是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牘,那么全部非国有税收收入就已经占到国家税收的68.5%。
优化社会结构
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年的历史因素积累下的结果就是我国农村人口占到全民总人口的很大比重。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的差别和悬殊的过大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
然而,目前我国面临的现状却是: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存在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存在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不合理的分布,从根本上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
民营企业的出现,大量吸收农民进入城市,逐步优化社会结构,通过自身的努力,民营企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这种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向。同时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众多民营企业家参与光彩事业、捐助希望工程、投资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民营企业家积极协助政府解决就业等社会难题,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在冻结法施工方面,中煤特凿两年来投资2亿元更新了国内先进的螺杆式压缩机,研制了轻便、集成、可移动的厢...
历史上不乏有脾气的果敢者打拼出一片片自己的天空。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身上闪耀着智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