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全球视野>> 正文

抵御跨国公司垄断威胁的方式

企业报道  2014-06-03 20:17:49 阅读:

  中国加入WTO以后,商业市场进一步开发,国际巨头Cisco与Microsoft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所带来的竞争威胁,如果我们不能加速体系化、规模化发展的话,今后的主流安全市场将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

  贺卫东认为,“2004年,虽然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继续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风险与威胁进一步复杂化,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黑客攻击愈加猖獗,我们面对安全威胁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二是恶性蠕虫病毒事件频繁,严重威胁网络安全;三是垃圾邮件成为公害。所有这些,使国内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一是‘需求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安全建设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过渡,即企业从发现问题后再修补的‘产品叠加型’防御方式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主动防御过渡;安全产品从‘孤立的产品形式’向‘集中管理’过渡。”

  “二是‘技术的整合’。以防火墙市场为例,目前的国内防火墙市场,国产厂商占有率为60%,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教育、军队等行业;占40%的国外产品,基本集中在电信、企业等领域。而安全产品的技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硬件技术方面。硬件在安全产品领域如软件一样占据重要地位,而国外厂商的硬件技术更占优势。占据电信高端市场的国外产品, 众所周知,国内防火墙厂商的产品,多是从国外同类技术中寻找‘灵感’。二是进行多种安全技术的融合。当前,走技术融合之路是国内外厂商发展的大方向。”

  “第三,经过几年的安全产品的使用,当用户面对更加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时,已经认识到‘仅有安全产品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服务,即‘产品与服务的整合’。专业化的安全服务正在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否具有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已经成为考核厂商实力的一条重要标准。”

  贺卫东呼吁,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沟通协商,各安全厂商达成协议,形成一个以“可信网络架构”实施为标准的厂商联盟,包括产品协议、服务举措等在内建立起应有的“可信”机制,这样才能推动“可信网络架构”的实施,架构一个满足所有网络行为总是可以预知、已知、可控的可信网络,达到实现国家认可的“全网安全”发展要求与目标,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更多专题
乘风破浪立潮头

犹如迷雾散而长天开,职工眼明了、心亮了,看到了出路所在、看到了希望所在。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征程

信息化不仅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而且事关企业做强做大。正如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所说:中钢集团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