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看曙光服务器的诞生

企业报道  2014-05-26 09:08:55 阅读:

  没有过希望就无所谓守望。

  丰收的喜悦只有熬过喜忧、失落的滋味才能品味出来。

  历军,这个典型的“清华人”就是在10年的务实守望中体会到丰收的幸福的。

  在研发了多款曙光服务器产品之前,他甚至研制成功过一种出租车计价器,填补了当时国内的市场空白。作为技术型的职业经理人,10年来,历军很少夸夸其谈,即使是偶尔在各种老板的思想论坛上,他的“聊发少年狂”也不显张狂,而是别具风味。

  “曙光公司的文化应该摒弃一些斯文的东西。”历军认为,对于公司来讲,如果总是强调斯文这些学院派的东西,会与市场背道而驰。也许正是这种对市场的认识,才使得曙光在沉寂多年以后,厚积而薄发。

  历军对自己与对别人都一视同仁,历军要求自己首先是做一个品格健全的人,然后在做事时凡事一定要尽全力做好,只要比过去做得好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历军比较讲求务实,不管对客户、对合作伙伴,还是对曙光员工,历军认为都该如此。

  历军不是个滥许承诺的人,一旦许下承诺就一定要实现。过去上学时,历军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一门课程是哲学,他说:“是它教会了我客观务实的处世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历军认为,人才的基本素质首先是人品,也就是具有良好的人格,这是极为重要的条件。其次是敬业精神,不刻苦、不敬业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还有团队精神也很重要,把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放在最后,是觉得工作能力并不是成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恃才而骄的人是不能称其为人才的。

  历军对金钱的态度很简单,钱不须太多,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目标即可,剩下的目标就是实现个人的价值,目前的目标是努力使曙光公司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10年的风风雨雨,历军作为总裁该有多少感慨,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面对多家媒体,他却平静地说,曙光10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863”计划的一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市场价值。

  而在中国,能够转化技术成果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大的骄傲。因为它被人尊敬。

  转化那么容易吗?

  事实上,开始因技术方向的选择——是研制智能机,还是转向并行机,就着实让曙光为难了一回。曙光一号和曙光1000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因操作系统的改变,导致用户从国外买的应用软件目标码不能在曙光机上运行。这无疑是曙光机自身制造了市场准入壁垒,限制了曙光机的大面积推广。

  教训使历军清醒:技术创新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制造麻烦。为了成千上万种已有商品化应用程序目标码能在曙光机上运行,主管领导痛下决心,曙光要开发出尚未形成工业标准的机群操作系统。这一改变,今天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在当时下这个决心可并非易事。因为并行UNIX操作系统曾经是曙光机的标志性成果,也曾代表着国家智能中心的学术水平。要做出这种自我否定需要多大的勇气是可想而知的。

  又如与AMD的合作推出64位计算,那时候有人讲“曙光这是疯狂的行为”。

  的确,当时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是中国64位普及和应用的大潮何时到来?中国用户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兼容型的64位解决方案?二是花巨资培育市场是否为他人作嫁衣裳?能否保持在64位领域的领先优势?三是曙光结盟AMD是否会影响同英特尔之间的关系?

  历军判断:同质化是“灾难”,差异化是另类。我们必须跳出重围另开辟一块空间。这也是我们谋求自身发展的一种生存之道。

  今天的事实证明曙光此举强力拉动了国内四路服务器的发展,开启了曙光与英特尔和AMD进行“开放式合作”的新模式。从“通用”到“专用”以及双核服务器的诞生都说明了曙光10年就做一件事的艰辛和毅力。

  历军不无感慨地说,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10年只做一件事。

  在2006年7月12日曙光成立10周年庆典会上,历军又发布了旨在促进高性能计算普及应用的“服务超越”未来战略,并与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宣布启动下一代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计划。

  “10年只做一件事”。这是曙光在这10年里总结出的一个经验,历军懂得了:要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的道路,在服务器以及它周边紧密关联的领域发展。“我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会专注在高性能服务器产业有所作为。”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