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政策的调整对高新区不仅无损伤,反而有利于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更有利于高新区的产业集聚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100余条实施细则有望于今年年中全部出台。这对于热切期盼利好科技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高新技术企业将由此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在创新政策走向深化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税制体制改革也体现了营造创新环境的重要性,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已基本尘埃落定,增值税转型也已箭在弦上。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将推动以区域为主的优惠政策向以产业优惠为主过渡。税收政策调整将使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国家高新区站到风口浪尖上,产业优惠为主的政策是否意味高新区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优惠政策对高新区不仅无损伤,反而有利于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更有利于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宁波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企业抱团打天下
“靠单打独斗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及组织方式,企业在高端产业越来越难以应对新的竞争压力。”在不久前举办的“高新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论坛”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戴卫说。他认为,产业技术联盟是势单力薄的中国企业携手走向产业高端的必由之路。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击”,以整体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正是很多产业技术联盟成立的初衷。2002年10月,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一个产业技术联盟———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8家单位发起成立的TD-SCDMA产业联盟诞生。短短3年多的时间,该联盟的成员已发展到26家。截至2006年底,TD-SCDMA已建立了5个规模商用试验网,目前已有5大类17个项目签约参与我国奥运场馆建设、技术攻关、设计等方面。
联手作战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收益。2002年12月成立的龙芯产业联盟,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龙芯”CPU芯片授权国际知名的集成电路厂商生产并销售,实现了中关村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从“卖产品”到“卖技术”的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家级高新区中先后成立了40余家产业技术联盟,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新能源领域。专家认为,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将使我国企业摆脱低端发展模式,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转移。
企业孵化助成长
在产学研“亲密合作”方面,高新区有着独特的“捷径”———在全国原有的53个高新区中,没有中小企业孵化器的高新区几乎没有。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高新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有184家之多。目前培育在孵企业有20600家,孵化企业总收入达到726.1亿元。孵化器筹集的孵化基金已达到91.6亿元。
不过,虽然孵化器遍布各地高新区,但各高新区孵化企业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各有高招:天津高新区建立了三级立体孵化体系,从企业初创、成长到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给予“接力式”孵化;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创业中心为入驻企业除了提供场地等基础服务外,还为企业提供包括技术、管理、市场、资金、培训等在内的增值服务;北京留学生海淀创业园的奥瑞金种子公司在投融资平台的支持下,通过海淀创业园、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民生银行和商业银行4家共同合作成立的“小额信誉贷款担保资金”,及时获得科技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专家指出,高新区在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主构建创新体系。
企业总部再升级
“高新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也被摆上了议事日程。”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景安指出,总部经济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同时,发展总部经济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助于提升高新区创新、孵化等高端环节的能力,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北京、沈阳、西安、成都等一批高新区在建立创新型企业总部基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北京丰台园总部基地因其投资巨大而闻名。据该基地董事长许为平介绍:“建成后的总部基地将会形成500亿元的技工贸总收入和15亿元的税费收入。现在的市场营销很好,招商的客户中不乏有像中国诚通控股集团这样年产值110亿元的大企业。”许为平对目前基地的发展势头很满意。
专家指出,高新区完成吸引企业总部入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功亏一篑。首先,总部经济园的建设要遵循以企业为本、企业与园区共赢的原则进行;其次,要突破传统的招商模式,以创新招商;第三,要更加强化服务意识,致力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