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抢在挖完煤前创品牌

企业报道  2014-05-09 11:20:49 阅读:

  虽然山西在改革开放前期贻误了几次转型的机遇,但现在终于又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一是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重工业发展时期;二是从1999年实施“1311”调整计划以来,初步培育出一批潜力产品,形成了工业、旅游及农林牧产品品牌效应;三是财政收入去年完成379亿元,今年可望突破400亿元,有铸造品牌的实力;四是山西现已有9件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03件省名牌产品,积累了铸造品牌的一些经验;五是晋商时期老字号品牌至今还有一笔精神财富。面对机遇及有利条件,山西应依托煤炭优势,全面加快铸造品牌步伐,逐步向品牌经济转型。

  逐步向品牌经济转型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制造”难以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而必须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经济”转型。同时还指出:“没有一种产品技术能支撑几代人、强胜几十年,但一件世界名牌却能支撑几代人、强胜几百年。”美国的比尔·盖茨说:“20多年后,可能没有微软,但可口可乐会依然存在。”为此,“品牌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省市强胜的最好经济发展形势。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品牌经济大国”转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

  山西向品牌经济转型时机成熟不成熟?从现实经济条件看,条件还不完全成熟,但作为一种逐步转型已完全可能。

  山西从1999年实施“1311”计划以来,已培育出一批工业潜力产品、旅游产品、农业产品,现已初见成效。太钢以不锈钢为潜力产品带动全公司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十大不锈钢企业,2003年的经济效益名列全国钢铁企业前8名。类似的企业及产品还有太重及油磨轴承、火车轴、铝工业产品等。在旅游方面,继平遥古城进入世界遗产后,又有大同云冈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绵山、平遥古城、大同云冈、乔家大院、太行大峡谷等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旅游品牌效应,而且潜力正在发挥。山西现已有9件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总之,山西的品牌效应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期,并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应。2003年,山西完成GDP已从全国第22位上升为第20位,增速排全国第8位,财政收入完成37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无论从品牌数量还是品牌的带动作用;从铸造品牌的基础还是形成的财政实力等方面看,山西已初步具备向品牌经济逐步转型的条件。

  煤炭的利与弊迫使企业加快转型。对于煤,山西历来有两种对峙的观念。一是“煤优势”思维;二是“煤倒霉”思维。前者的观念是“坐山吃山”,坐吃老祖宗留下的丰富资源,由此产生了山西的坐吃等靠要观念,“三不”(“不说不要”、“不叫不到”、“不哭不要”)便是一种体现;后者是“挖煤倒霉”,即“煤是‘鸦片’,吸起来可以暂缓经济之痛,长远下去即是枯竭和死亡”,“如果山西没有煤,可能比现在更好”。两种观念都过于偏激,要害是没有把煤的利弊区分,以利驱弊。

  利用煤炭优势,铸造品牌。山西119个县中有94个县有煤炭资源,2004年煤炭产量可达到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多,销往全国26个省市,年出口煤为4000多万吨,特别是出口焦炭占全国的81%。在工业行业,煤炭产值占了70%,实现利税也大约占70%。近两年,煤炭为山西提供了约60%—70%的财政收入。正因为此,山西今年首次做出决定:凡获一件中国名牌,奖励100万元。假如山西今年完成400亿元财政收入,煤炭可能约有150亿元的贡献。山西可以利用其中一部分,为铸造品牌经济创造软环境,实施奖励政策,统一为省市及国有企业的品牌树形象、做广告等等。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近两年利润猛增,这就为运用科技提高质量、树形象等提供了资金条件,也就能更好地铸造品牌。

  煤炭既有利又有弊。这主要是因为开采率低、成本高、污染大、资源有限。山西省社科院在21世纪初制定的山西经济发展“蓝皮书”中指出:山西20多年来挖煤累计流走的经济效益约1000多亿元。污染损失更大,比如挖煤对水资源的破坏,已累计造成300多亿元的损失。有的煤矿没有安装双电源设施等,安全实施费用已欠债130多亿元。由于采煤、运煤、安全设施等设备投资不足等原因,因而导致采煤率大约在40%,事故频频。乡镇及民营企业更为突出。更为严重的是,综合利用率低,按山西每年生产5万吨焦炭,每吨焦炭排放在400立方米煤气计算,每年白白放走的煤气就达200亿立方米,而山西全省每年才使用22亿立方米。我国西气东送第一期工程投资120亿元,每年才输送天燃气120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浪费十分惊人。挖煤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粉尘、破坏耕地,特别是挖煤造成的地面下降、社区危险等损失更大。

  山西的煤炭资源有限,也不能再生。大同原有560亿吨煤炭资源,现只剩下16亿吨,10年后大同将无煤可挖。太原市的白家庄煤矿过去每年产量200多万吨,由于资源枯竭,现每年只能开采几十万吨,2004年7月9日已被太原中级法院宣布破产,成为山西第一家破产煤矿。如山西每年生产1.5亿吨焦炭,按1.5吨煤炭炼1吨焦炭和煤炭40%的开采率计算,山西40年焦煤资源将耗尽。

  为此,山西在未挖完煤前应向品牌经济转型。如果不及早转型,大同煤矿工人干什么?山西近100万煤矿工人干什么?到时山西经济又将如何呢?这不能不引起山西领导层和企业的深思。

  实施山西特色的品牌战略

  山西逐步向品牌经济转型,目前面临三种并存。一是强壮产品躯体与落后品牌理念并存;二是实力较强的重工业与重工产品不需品牌观念并存;三是重工业品牌知名度差与轻工品牌缺少差异性并存。三种并存颇具有山西品牌特色,为此,需制定山西特色的品牌战略。

  撞开“品牌巨婴症”观念束缚的大门。强壮的品牌躯体加落后的品牌理念,形成了山西“品牌巨婴症”。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首席顾问、誉称世界品牌“金手指”的佛朗希斯·麦奎尔,近期考察中国品牌后说:“品牌建设,中国企业普遍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有能力生产优质产品,缺的恰恰是品牌塑造。”不善于品牌塑造的背后是品牌理念落后的问题。这种“品牌巨婴症”在山西更为明显。山西的阳泉煤被外省运出去,注册并形成“明阳”品牌销售,价格高了两三倍,平遥牛肉、沁州黄、黄梨汁等都有这种现象。山西不乏顶尖产品,但都由于缺少品牌理念,许多企业低估了自己做品牌实力,对做品牌有恐惧思想,因而山西本应形成更多中国名牌产品等,但却难以问世,实在是一大憾事。

  “品牌巨婴症”是山西通往品牌经济中的一扇紧闭的观念阻碍大门。对此一要传播、宣传“经济竞争的最后竞争是品牌和文化竞争的竞争”、“谁抢先占领品牌经济的高地,谁少付出30%的铸造品牌成本”等理念。二是破除“品牌恐惧感”和“成本太高危险感”等错误观念等。三要树立铸造品牌敢为天下先理念,抢先铸造中国名牌产品等。

  铸造几头重工名牌和旅游名牌“领头羊”。在山西,重工和旅游产品实力较强与重工和旅游产品不需创名牌观念并存,这是阻碍山西重工和旅游产品铸造中国名牌产品的又一大观念障碍。太钢的不锈钢、太重的“218个全国第一”、经纬公司的细纱机、大同的烟煤、阳泉的无烟煤及太重的铸锻等重工产品和五台山、绵山、平遥古城等旅游产品,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质量好、名望高、市场份额多等印象。这些产品大多初步具备了中国重工和旅游名牌产品条件,为此山西应同国内其他地区普遍热衷铸造的轻工品牌展开错位竞争。

  一是中国重工和旅游名牌产品,国家即将开始评审,山西应赶上第一趟车。二是中国重工和旅游名牌产品产值比重大、价格高、利润多、含金量足,发达国家这种产业和游客已向山西转移。如果焦炭和旅游能铸造几件中国或世界名牌产品,形成山西及全国的“领头羊”,产值、利润起码增加几倍。三是中国的轻工产品在国内与发达国家已出现饱和及价格走低的趋势,加之又不是山西的优势,为此,山西要重奖铸造重工和旅游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和企业家。

  铸造一批有差异性的中国名牌产品。山西必须按照国际上品牌的差异性、相关性、尊重度和认知度四项主要内容来铸造品牌。品牌缺少差异性,就难以同其它品牌区隔,不能区隔即消亡。差异性和相关性决定品牌的强度,尊重度和认知度决定品牌地位。对于一种品牌,如果品牌强度高于品牌地位,说明这种品牌正处于市场上升期,具有发展成超级品牌的潜力。相反,这种品牌则处于下降地位。山西目前铸造品牌,应主要注重品牌的尊重度和认知度。要铸造山西品牌特色,应在品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上下大功夫。

更多专题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常胜将军”常德传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