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批获准筹建的三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春秋航空、鹰联航空已不仅宣告了中国长期以来国有以及地方航空公司垄断民航市场的状况终结,同时也是对于中国民航事业走向市场化竞争道路的探索。
但是,对于当前中国民航市场的现状,使人不得不对民营航空的发展充满忧虑。
首先是一些体制上的障碍,成为民营航空公司面前一道不可规避的阻隔。按照今年初民航总局联合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共同下发的《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对于飞行人员的流动做出了很多限制,如:“对招用其他航空运输企业在职飞行人员的,应当与飞行人员和其所在单位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并根据现行航空运输企业招收录用培训飞行人员的实际费用情况,参照70万至210万元人民币的标准向原单位支付费用。对未与原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飞行人员,不得建立新的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意见的出台,无疑将造成民营航空公司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飞行人员的极大短缺和飞行成本的相应提高。这对原本就处于劣势的民营航空公司来说,无异于又一个沉重的打击。
其次,对于飞机的引进、航线的进入,也不是航空公司自己可以说了算的。这些都是对于民航公司最为关键的竞争点,当前的限制无异于扼住了民营航空公司的脖颈。对于这些现有的阻碍,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对于民营航空公司的支持力度将直接关乎其是否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以及未来的路走的如何。
对于这样一种中国民航业内新兴的小型企业,低成本路线曾一度是各民营航空公司首先考虑的经营策略,同时也被业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求借此填补中国低成本航空的空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开辟出一条对于国人来说尚属陌生的新型民航道路。对于中国的现有国情来说,降低航空成本,从而降低票价,更是有惠于最广大人群的有益措施。但是,事实上在这三家民营航空公司中,只有春秋航空一家因为有背后强大的旅游资源为依托而率先选择了低成本运营道路,条件的不允许在客观上延长了这种运营模式在中国的成熟。
由于中航油长期垄断国内航油市场,造成航油价格的一再飚升,为航空公司降低成本增添了很大的难度。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航油价格已超过国际市场上普遍油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期待能早日为多家提供商的进入参与竞争来打破。
中国批准民间资本进入航空业,为民航市场的竞争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但面对当前发展的种种困窘,民营航空离真正的腾飞还有多远呢?我们期待在更加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下,民营航空能够迈上一条更加健康、自由的腾飞之路。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