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化建设

企业报道  2014-04-23 08:18:57 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是推进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因此,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不同的是,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今天的工业化不同于早期西方国家蒸汽机时代的工业化。今天的现代化是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化,既不能先搞工业化再搞信息化,也不能不搞工业化而直接搞信息化,而必须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为一体。因此,信息化既是手段又是动力,在工业化进程中广泛利用和积极发展信息化技术,是当代工业化的根本特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益,特别是资源的低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消耗量过大。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如果不能极大地降低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源不足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效益型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结果,而且科技创新是决定性因素。我们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更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这是我们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注重不同领域和地域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另一条重要要求是,注重不同领域和地域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也都取得相应进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注重社会同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则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因为一切领域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新亮点,是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应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协调发展不等于区域同步发展,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区域间发展互动、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目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有些东部省市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种区域现代化战略,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鉴于东、中、西部在现代化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要致力于促进“东部腾飞、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促进不同区域共同走向现代化。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