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商在天津已有300年历史,善于理财的特点使得老一辈晋商多在津经营银号、钱庄,还有一大批从事贸易的商贾。改革开放以来,依托资源优势,大批从事煤炭开采、运输、加工的晋商云集天津。据天津山西商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居住在天津开发区从事煤炭行业的晋商就有100多家,一个从事煤炭出口、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流动资金超过2亿元的企业在这里只能算中等水平。天津的港口优势对晋商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这里,晋商开始投资房地产、国际贸易、宾馆饭店、财务担保等领域。
张世伦介绍说:“天津山西商会是一个以乡情、地缘为纽带的联合性社团组织。通过集聚效应,在津的山西人相聚在一起,其动因是互助,通过联合,解决了山西人在天津信息不通、社会关系少的困难,使大家在天津立足、扎根、顺畅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大批晋商不断来天津寻找商机,这样,天津山西商会就成了他们的‘娘家’,在商会的帮助下,他们开展市场调研、咨询和衔接工作,并投资落户天津。目前,天津的晋商已由过去的集聚效应转向了规模效应,商会已然成为晋商来津群体投资效应的反映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同时,商会区别于盈利型中介组织,是投资商最信赖的‘红娘’,是各级政府向异地招商引资的桥梁纽带。”
商会优势大大提高了企业投资成功率
在联结两地经济的过程中,商会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天津山西商会的发展,张世伦将商会的优势概括为三点:信息优势、协调优势和服务优势。
首先,商会的信息是及时、准确、有效的。一方面,许多天津山西商会会员来自山西的各个市县,在山西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当地政府、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其社会关系的触角与深度决定了他们掌握的商业信息数量多、质量高。而这一点却是天津企业难以达到的;另一方面,那些早已扎根天津的商会会员对天津的政策、市场、项目资金需求的信息也掌握得准确而及时。天津山西商会看准这一特点,及时将两地信息对接,成立了专门的信息网站。
其次,山西企业家来津创办实业,最需要的是科学超前的市场调研,争取更优惠、更灵活的政策,从而让自己的项目和资金取得最大的收益。同时,他们还需要与政府职能部门、金融部门、合作方等接洽,在产权交易、资产经营、资本运作方面做深层探讨。还有一些企业来津寻找商机,而商机不是固有的,需要精心的策划与创造。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协调人,而商会的会员都是成功创办企业的人士或各领域的专家,他们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能够在协调运作中发挥自身的才能,以专业、科学的方案满足投资商的要求。更难能可贵的是,商会在为投资商协调策划时,是站在投资方角度想问题、算细账,是一种不同于中介人的无代价义务服务,这正是投资商所希望的。
“服务是效益、服务是环境”。张世伦认为,一个地域的对外开放,不应仅仅停留在把投资商招来开办企业就完事了,关键看这些企业能不能发展壮大。只有这些企业发展了,才能为当地政府的投资、建设、税收、就业带来好处,反之,投资不顺,甚至企业关停、项目“烂尾”,不仅对地方经济没好处,反而对投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怎样在投资后对其进行扶持、支持和服务,促进企业发展是关键。但是,政府部门的服务只能做到创造好投资环境,不可能也做不到派出更多的人为几万家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往往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商会恰恰具备这些服务的能力和条件,从而弥补了政府力所不及的地方。因为商会的特性就是互帮互助,其职能就是为会员企业进行政策法规的培训指导,在这里大家信息共享,商会时刻关注并及时利用全体会员的综合能力和实力,为会员解决难题、帮助协调公共关系、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等。这些独有的优势使商会更容易招商一个、成功一个、发展一批、繁荣一片。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