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蓝领工人占我们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他们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就是工人讲的用鼠标革了铁锨命。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大量讲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讲到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我觉得这些归根到底就是以人为本,怎样能够培养我们的高级技术工人,蓝领工人,现在企业里面特别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现代企业用人不要光重学历和资历,而是谁能干谁干,首先要在思想上打破这个框框,这是一个用人观的问题,因为现在的港口概念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劳动力密集型,依靠扛抬搬,改革开放以后是技术兴港,现在是技术密集型,很多大型货物运输和搬动都是设备完成的。现在蓝领工人占我们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他们作用越来越明显,就是工人讲的用鼠标革了铁锨命。
青岛港人员的构成有一个特点,就我们讲的老四届,他们在学校里面学的知识也不多,文化程度也不高,他们到了岗位以后成为我们现在的主力军。我们首先是重视这批人,不是嫌弃这批人,文化程度是一时难以改变的,他们当时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进入高等学府,在岗位上工作以后,我们从各个方面都很重视他们,就是说我们青岛港有一条“人人都可以成才”这样的一个人才观。什么叫人人都可以成才呢?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条件可以成才,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现在学历不高或者文化不高而抛弃他们。
我们第一步承认他们,就是不让他们下岗,而是在岗位上培养他们,所以这部分人我们统统留在岗位上,而不是下岗了,就是到了港口以后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都在同一个起点上。然后在具体的育人方面,我们提倡一定要德才兼备,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我们就是在思想上怎样帮助他们,在技能上怎样提高,我们培养他们。在落实这个育人观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提倡要学习,要争创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型的个人,许振超就是一个代表,我们要五学,就是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而且我们还有一些机制,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用人机制、教育机制、分配机制,我们有了这套机制以后,每个工人在自己岗位上都有自己的目标,岗位学习、岗位成才,他工作起来就有他的奋斗目标。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讲到五学,五学就是他们在岗位学技术、学业务等,我们每年都要考试,考工进级,技术工人本身就要学技术,学业务,如果他技术业务不够,我们绝不能提拔,也绝不能重用。因此,我们提供这个机会,就是考工进级。这样让员工形成一个特殊的氛围,大家都学业务、学技术。由于我们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高级技术工人占到技术工作的比例很高——达70%,远远高于了发达国家30%—40%的比例,所以有这样一批好的骨干力量使我们港口的关键岗位、技术岗位可以不断提出我们的发展,生产力不断的提高。十几年以前我们是1.6万人现在,还是1.6万人,但是我们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了,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了。
谁英雄,谁好汉,大家比比看看。所以大家学技术、学业务,这个氛围越来越浓厚。同时我们特别提倡我们的工人自学成才,就是给他创造这个氛围,许振超就是特殊的一个代表,他30几年如一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人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有知识,他就是靠自己不断的自学,成了我们的金牌工人。他这样一带动以后,在他的努力下,他学到的知识能够打破世界装卸集装箱的效率,就是473箱,这样的记录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振超效率,而且还有孙波效率,这是我们的一个独特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劳动是光荣的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有实际的内容,因为工人是劳动的创造者,他们最伟大,最应该受到尊敬,所以谁创造世界纪录,我们就以谁命名。同时我们有一大批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品牌,品牌就是企业的标志,就是本身的一个形象,我们命名了十大员工品牌,都是他们有自己的绝活,我们这个绝活比如装卸集装箱的,他能从50米的高度直接插到一个啤酒瓶子里面,这个让人看着不可思议。
现在我们的社会因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中国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世界工厂必须有世界的素质,我们现在发展很快,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因此我们产品的质量和工艺都落后。要抓住世界经济在中国开办大工厂的机会下,培养一大批蓝领工人,我们可以发展更快。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