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都市圈的未来关键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有效地推动有关地方的企业主导型区域合作。在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完善的前提下,政府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发挥作用,一是区域规划,二是区域合作政策。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属于宏观区域规划,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区域范围内主要产业的布局与产业联系安排;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地区间分工;增长极轴的布局;行政区域边缘地区的关系;产业的空间聚集与扩散。
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政策问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区域内部克服利益矛盾问题;二是引导企业合作问题。
可以预计,一旦中央与地方政府区域管理机制与方法完善,京津冀都市圈企业主导型区域合作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京津冀都市圈管理规范化会给企业带来如下新的机遇:
第一,企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活动阻力减小,所利用资源的空间分布范围扩大。地区间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利用大范围的区域资源,在大范围区域市场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企业跨地区活动的成本将降低。在京津冀都市圈管理委员会的协调下,区域内基础设施改善速度会加快,这会为企业跨地区活动提供便利,因而会降低企业的成本。
第三,企业通过跨地区的联合可创造新的品牌或做强已有品牌,同时会形成一些具有区域意义的企业集群。受地方利益的掣肘,京津冀三地的一些成长中的民族品牌过早地夭折,或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通过地区间企业联手,可以为打造民族品牌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集群虽然只可能布局于区域内的某一个地方,但各地方形成各具特色、相互支持的企业集群,会壮大整个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第四,企业间分工将更趋合理,各种资源会合理流动。在各地区单打独干的情况下,地区间企业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不可能完全获取地区分工的利益。在统一规划框架内,企业将面临更好的分工与合作环境。
第五,一些能产生较大社会效应与就业效应的企业将会得到政府补助。在区域合作政策规范化的情况下,政府将运用掌握的资源鼓励企业从事符合政府意图的活动。
完善中国的区域管理制度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是一个事关中国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能为综合解决中国的区域问题提供强大的支持。随着中央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京津冀都市圈委员会的设立迟早会提上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而且,只有区域管理科学化,京津冀都市圈的企业主导型合作才能迅速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才能迅速成长为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引擎之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