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分工和地区分工的深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来越由彼此孤立与阻隔走向相互联系与依赖,并以若干个增长极通过产业关联、技术扩散和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地区跟进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与此相适应,城市及区域发展战略也应进行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注重引进产业、缩小区域差距等问题,转向注重发展区域优势、激活区域经济。
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区域一体化组织已较为成熟,我国也在积极加快国际经济合作步伐。在国内,以区域经济板块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长三角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珠三角与港、澳经济日趋融合,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保持良好势头,这说明现实及未来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区域经济为单元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而这又要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改变垄断部门分别控制资源的割据状况为前提。
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经验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梯次推进的基本规律。先进地区的历史经验证明,在谋划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发展,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经验。
坚持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三次产业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纵向(中央和地方)与横向(部门)之间、开放和创新能力之间、近期和长远之间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在建设区域经济过程中,应注意既提高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质量,又提高文化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既使国民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又保证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运行质的提升;既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经济活力,又妥善处理发展动力与资源压力、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等矛盾,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