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皖江最耀眼的芜湖市,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他们通过抓开发开放、招商引资和老企业的改革改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工业化进程正一步步加快。近年该市3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8.6∶57.1∶34.3,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接近50%,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率为69.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2786元。今年1至8月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累计实现增加值99.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成为芜湖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芜湖市利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达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古就有的“商贾重镇”之称等优势,从软、硬两方面创造环境,全方位的开发开放,推进招商引资步伐,引来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大企业来芜湖投资兴办企业,如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的日立、东芝,国内的一些如美的、实达、海螺、荣事达等知名大企业纷纷落户芜湖经济开发区。为了加快县区工业的发展,促进一产向二产的转移,该市确定每个县区建立一个特色工业园区,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上提出“三个集中”的战略要求,即“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逐步减少一产的份额,农业生产将采取国外农庄的模式进行经营。工业已形成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以及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该市不断加大老企业改革改制的力度。以增量盘存量,以改制转机制,推进公有制企业改革改制。利用“八五”技改的成果,寻找优势企业进行嫁接,招引大集团、大公司来芜湖建立生产基地,包括原芜湖电子管厂与美的、芜湖仪表厂与德国VDO的成功合作等,通过技改项目引资嫁接形成的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已成为该市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产业的重要支撑。对于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政府利用股份介入,带动其他投资者投资,对有效资产进行重组,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并进行上市辅导,以此形成卖点,引资嫁接,推动发展。对严重亏损、不能清偿的债务,并符合破产条件的国有工业企业,依据《破产法》的要求,加强和债权银行的协调,依法予以破产。同时通过盘活土地等有效存量资产,变现安置职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资产的重组出售,吸引投资。以优质资产吸引优势大企业巨额投资,加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兼并重组过程中,经过综合比选,认真选择收购主,仔细研究收购方的重组方案,引导其投资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措施,确保了投资成功率,推动了企业发展。对于部分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芜湖市以产权为核心、民营化改革为方向,通过规范改制,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按照“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原则,使企业资产一次性买断,将产权改革一步到位。通过民营化的产权转让,置换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
据芜湖市经贸委介绍,目前市直的国有企业(包括市直集体企业)基本退出竞争行业,改制面达95%以上,85%的原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实现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换,重新上岗的员工也全面建立了新的劳动合同关系。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