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决定方向,言行决定成就”。在谈到如何做企业时,浙江三盛缝纫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盛)董事长陶永亮显得如此的自信。在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也许今天的三盛还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三盛的发展速度却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从最初投资区区50万元,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2004年企业产值已达到6000万元。
思路和言行的统一
据了解,目前已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的浙江缙云县壶镇,在2000年的时候,缝纫机生产就已初具规模,当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有300多家。
“面对机遇,思路和言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谈到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大家都在生产的家用缝纫机而选择了还没有人做的工业缝纫机时,陶永亮这样对记者说。而此时,他的“思维决定方向,言行决定成就”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说,面对壶镇缝纫机生产的产业链如此发展,必须创抓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充分利用这种外部经济效应;其次考虑到制衣缝纫机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必须认清形势,规避这种竞争所带来的风险。而要规避这种风险,就不能走生产同质化的产品之路,得独辟蹊径。在通过严格的市场调查后,他发现工业缝纫机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在我国还属于起步产业,所以果断的决定生产工业缝纫机。
先人半步接好球
“在进行产业定位时,还应该学会接球的本领。” 陶永亮认为,其实产品的新和旧是一个相对概念,也许在国内是一个新产品,在国外却是一个成熟产品,而且是需要转移的产品。他说,比如工业缝纫机,在他上马生产时在国外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而且国外的劳动力成本很高,亟待转移。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恰时接球。
“世界制造业的这个球,先是在欧美和日本,然后才转移到台湾地区和大陆。” 陶永亮说,其实企业的发展,关键就是要学会接球。切合当地的环境,生产发达地区不愿生产的、不发达地区不能生产的产品。
在谈到企业如何才能在竞争中接好球时,陶永亮认为关键是要先人半步。不求为天下先,定要先人半步。为天下先者,需要企业有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引领新产品潮流的能力,而小企业一般不具有这个实力。为此,只能顺应趋势,先人半步,快速进入。
合力谋发展
在谈到同行是冤家时,陶永亮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追求一种长期利益,要有开放的眼界,开阔的心胸。他告诉记者,在他生产工业缝纫机之后,壶镇陆续跟进的企业就有十几、二十家,但他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冤家或者竞争对手,而是把他们当作伙伴,还经常在一起研究如何把企业做大。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合力,才能把规模做大。”陶永亮说,如果壶镇只有一家缝纫机企业,这家企业不仅做不大,而且很有可能死掉。他认为,在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够雄厚时,只有大家抱成团,形成产业链,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抵御市场风险。这种发展模式在浙江尤为突出。
同时,陶永亮强调,在合力做大做强的时候,切忌发生低价倾销所形成的恶性竞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避这种风险。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