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权威人士在对国内的城市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青岛是中国企业品牌拥有最多的城市。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岛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为其现有名牌群体的形成,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1994年,青岛市政府在全市工业系统开展了“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活动,制定了新一轮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滚动计划。1999年又决定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总结了前几年的成功经验,加大了对企业争创名牌的指导和扶持力度。近几年来,青岛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到目前,全市已获得31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和知名企业家较为集中的城市。据统计,这些知名品牌和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30多家。其中,海尔、青啤、海信等十大企业、集团产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利税占到65%以上。以青岛交运集团为代表的“情满旅途”等服务品牌也同时在全国叫响。可以说,品牌经济对提升青岛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支撑和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国内经济界和新闻界誉之为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品牌之都”的“青岛现象”。
品牌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升品牌产品的价值,而且要提升品牌所涵盖的城市形象价值。利用品牌这种稀缺资源来创造最大的产出,用品牌来塑造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品牌城市,提高城市经济运行整体质量,以品牌来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使城市经济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青岛的经济发展、青岛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大品牌的拉动,品牌的大与强,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青岛市在“抓大抓强”中强调:突出抓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努力创造更多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它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原动力。这样,才能抓住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期,加快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培育更多的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带动青岛经济全面振兴,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