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跨国公司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两极。如何从战略高度看待我国的城市发展与跨国公司成长问题,进而从全球化视角提出提升两种竞争力的战略对策,是我们亟待讨论的重大问题。
现代城市发展史和工业化发展史,清晰地显示着跨国公司成长的历程。离开现代城市,任何大型的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都不可能产生和发展。
现代城市除为跨国公司配置一般生产资源外,还提供交通、通讯、人才、科技、金融等更高等级的资源;跨国经销活动首先通过城市展开,通过城市在农村扩展,城乡的市场需求状况就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市场拓展状况、生产经营规模;跨国公司必须运用现代资本运营手段,通过城市的资本证券市场,在大银行强大的财力支持下才有可能迅速扩张,因此跨国公司重组兼并企业的行为都是依托城市完成的。现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日益依赖城市富有密集性服务的高级聚集体的支持,如美国的硅谷、纽约的华尔街、中国的中关村、上海的金融街以及各种高新园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都是跨国公司所必须依托的。
跨国公司成长对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一,跨国公司首先是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凡是著名的经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和带动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国外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一般都占据了当地城市的30%,甚至50%以上的份额。如日本的丰田市,丰田汽车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强大支点。在国内,海尔集团近两年的总收入达600亿元以上,占青岛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二,跨国公司所具有的品牌资源决定了所在城市的基本经济形象的影响力。在我国,过去人们提到钢铁就想到鞍山,提到汽车就想到长春,现在提到海尔就想到青岛。在美国,提到汽车就是底特律,提到可口可乐就是亚特兰大。这些知名品牌都是跨国公司所有的。
其三,主要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化经营及贸易,形成很强的推动力,促使其总部城市、主要生产基地城市、主要市场营销城市相互形成开放型的经济格局,成为演绎全球性大开放的主要经济势力。
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综合竞争力,必须以培育城市竞争力和跨国公司竞争力为两大着眼点,并要将其作为国家的大战略予以考虑安排,研究实施中国城市和跨国公司的互动发展战略对策。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走出去”扩大开放的决策,就是要在中国营造类似海尔式的一批国际跨国公司,这具有战略意义。省市政府要为营造中国跨国公司创造各种有利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全面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把建设中国的世界级大都市、国际性大城市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城市要变为学习型城市、服务型城市,把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国跨国公司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如果以中国城市为基地,能培养出100个左右的大型中国跨国公司,并能在2020年有30家中国国际跨国公司进入全球500强,就将改变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存在格局。
以我国城市为基地,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关键是“走出去”,希望也在“走出去”。中国企业能否“跨国”,是做大做强的根本。
我国城市既要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又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地、外国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贸易、开拓市场。中国城市市场始终是跨国公司的重要市场。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