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必然的,早在去年我国出现能源供应紧张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问题。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经理陈耕在一次座谈会上强调了我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石油安全形势严峻
陈耕说,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主要呈现出五方面特点:一是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年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左右,届时原油高峰产量可达2亿吨左右,石油供给缺口将达到2.5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
二是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将达到2.6亿吨,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300万吨,三大氨合成材料将达到9200万吨,均比2003年增长1倍以上。届时,乙烯等化工产品将有40%左右需要从国外进口。
三是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由目前的340亿立方米增长到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将由30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供给缺口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届时,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四是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节能潜力巨大。乙烯和合成氨的综合能耗、汽车平均燃油指标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高69.7%、23.7%、41.8%,使用强度分别比日本、欧洲和美国高3倍、2倍和1倍。
五是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围绕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目前,全世界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气储存量分别为1700亿吨和225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气勘探仍然处于比较活跃时期。
宏观放慢微观紧缩
在面临石油安全严峻形势的同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考虑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申银万国的分析师黄美龙指出,国际油价上涨将从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层面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宏观上必然会造成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并刺激政府采取一些紧缩政策来应对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微观上,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比如汽油价格与机票的上涨将使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增加,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部牛犁经济师从宏观上预测说,如果这种油价走势继续维持下去,那么将导致全年国内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
据分析,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7至38美元,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目前,预测中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这样可简单估算出,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外汇损失达到88亿美元。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净出口作为拉动GDP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油价将拖累全国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这仅仅是油价上涨的直接影响。同时,由于石油涉及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并直接影响普通消费者,因此,油价高涨还将产生广泛的间接影响。
牛犁说,中观上对于以原油为主要原材料的企业而言,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最明显的行业将是航空、汽车这些成本受油价影响最敏感的行业,其次,如农业、农业机械以及一些以石油作为原材料的制造业,都会受到成本上升、毛利受挤压的影响。
牛犁提醒大家注意,石油上游产业,包括几大拥有石油开采勘探业务的公司,受益将多于损失。中国的油价形成机制虽然在某一个时点上,同国际市场相比有滞后现象,但从动态进程来看,油价还是同国际接轨的,尽管目前这一轮整体调价还未实施,但事实上,几大公司前一段就在酝酿上调油价的事情。而且国内的油价机制“只升不降”,因此长期来看,拥有上游采油业务的公司能够从油价上涨中获取最大的利润。像海油工程这类为石油勘探提供服务的公司也将由于石油公司加大采油及勘探的投资而从中获益。 牛犁认为,油价上涨造成成本提高,这是事实。但石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也在提高。因此,目前石化行业的利润空间还能够消化掉油价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中国的能源结构中近70%依赖于煤炭,因此国民经济整体受油价波动而造成巨大影响的可能性并不大。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