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众里寻她千百度柳暗花明又一春

企业报道  2014-04-11 08:44:48 阅读: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定式,就不易改变。企业要发展,思路是关键。而且要想发展,就必须向习惯势力宣战,向思维定式宣战,破除惯性障碍,通过建立新体制、引入新工艺,达到快速、有效、稳定发展的目的。 ——题记

  回忆总是伴随人的成长,充满着数不尽的苦辣酸甜。而那些让人觉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火花,永远是人们心中最宝贵的珍藏。在翟镇煤矿矿工的记忆中,2002年11月12日,综采“嫁”到了翟镇,它来的是那么的不易,那么的让人兴奋,令人欢欣和鼓舞。从此,它不仅给翟镇矿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而且为该矿的安全本质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截止目前,综采已向翟镇贡献煤炭150余万吨,创造经济效益近1亿元,实现安全生产500天。

  缺乏认识形成定式

  翟镇煤矿是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公司一座年轻的现代化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于1993年12月份建成,1994年当年投产当年盈利,1996年实现3年达产目标。投产时,该矿曾按照“一综采加一高档普采”的模式进行设计,由于当时人们对综采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现场生产条件比较复杂,综采支架的技术参数不符合翟镇矿的地质条件等因素,因此矿井投产后不久,综采设备即被撤除。而这一撤便是9年。9年来,勤劳朴实的翟镇人硬是靠着“团结拼搏、竞创一流”的翟镇矿工精神,凭着“开采光明、奉献温暖”的豪情,借着高档普采工艺扎根煤海,采得千万吨乌金,然而也恰恰是这一撤,使翟镇煤矿不适用综采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定式,制约了该矿双高矿井的发展建设。在人世间,任何个人、任何事业,在任何地区、在任何时代,总都不会一帆风顺的。前进的路上,总是既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小桥;既有朗日当空,也有阴霾蔽天。综采工艺在翟镇煤矿起初也受到了挫折。

  山重水复由奋而发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客观因素的需要,“高产高效”的课题被提到桌面上来。翟镇井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顶底板管理难度大,而且采高在2.8米左右,使用高档普采工艺不仅消耗职工大量体力,而且因接近单体支柱的使用极限,极易发生顶板事故。在工作面来压时,经常出现断柱、飞屑伤人等现象,给该矿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倘若采用留底煤或留顶煤的方式开采,虽然相对安全,但却造成国家煤炭资源的浪费。因此,寻找一种既安全又高效的生产方式迫在眉睫。

  在这关键时刻,矿长佟强果断提出了“以综合机械化采煤代替高档普采,减人提效,依靠装备现代化着力打造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战略。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河北峰峰集团进行调研,通过数据类比,聘请采煤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最终选取了处于国际国内煤炭行业领先水平的ZY2400—14/30轻型掩护式液压支架。与此同时,他们合理开采布局,输送职工外出学习综采技术,建立健全高产高效区队组织保障体系,实施全面设备管理,提出了“让条件适应设备”的生产管理思路,在第一套综采设备试生产成功后,又果断投入了第二套综采。实施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对采区设计、巷道布置、通风系统等技术环节进行优化改造,利用全员智慧加速了矿井由普采向综采的转型。结合实际,撤并了回采三区、掘进三区和安装工区,2003年原煤生产效率达到647吨/人,全矿原煤产量突破218万吨,矿井在原煤产量、掘进进尺、人均收入等8个方面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默然回首柳暗花明

  回顾翟镇矿对生产格局进行改革的历程,我们感到,企业决策者思维超前、决策准确、敢闯敢试,是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改革没有成型经验可借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时,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个过程。一些职工见到使用惯了的普采一夜转为综采,工艺复杂了许多,难免产生对立情绪,而翟镇的主要领导是在顶着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的情况下推进改革的。古代印度哲人曾有一句名言:“真理毕竟胜利”,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总逃不出这样一句话。其次,因企施策、分步实施、稳妥过渡、梯次推进是翟镇矿生产格局改革成功的第二个主要原因。矿长佟强多次指出“企业的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翟镇矿通过“提出课题,调研论证,人员同步培训,制度体系保障,生产试点成功,总结经验再推广”的思路,不仅让综采在矿井扎下了根,而且取得了“绕前开掘直切眼”、“撤采同步”、“平推过老巷”三项成果,分别填补了国内综采生产工艺空白。现如今,翟镇的综采也“嫁”到了新矿集团公司其他矿井,带动了整个新汶矿区生产格局的转变。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