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环渤海协作提速升级

企业报道  2014-03-31 14:30:37 阅读:

  区域经济在新时期将逐步改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专家周立群说,入世后,作为老工业城市密集、老字号集中的地区,随着改革深化、民营资本的加入、强势国企的重组,企业制度创新的“内生性能量可能在未来几年显现出来。

  旧的经济发展包袱将逐渐被甩掉而迎来新的发展。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外商在中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环渤海经济区将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近年开始环渤海区域经济协作的步伐开始明显加快: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发改委在廊坊达成了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环渤海经济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环渤海地区七省市共同参加了该论坛,各方就适时召开七省市副省级会议、启动建立合作机制进程达成“北京倡议”;6月,环渤海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官员再次聚首河北廊坊举行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规划这个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区域协作发展蓝图,该合作机制名称被定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为环渤海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层次、有组织的定期磋商机制,以加强内部交流、协调和对外经济合作。近年,环渤海地区在廊坊市举办首届环渤海商务节。

  从“廊坊共识”到“北京倡议”,再到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环渤海经济圈政府高层关于区域合作的认识和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河北省副省长才利民表示,环渤海区域内各省、区、市在产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今后区域内各省、市将着重加强在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和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区域合作初露峥嵘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表示,环渤海地区聚集了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一大批城市,优势集中,互补性强,这可以说是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最大特点。

  进入21世纪,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引起国内外的热切关注,同时区域联合的脚步也不断加快。戴相龙介绍,天津市近年与北京共签订合作项目165项,相当于此前3年的总和;津冀两地共签订合作项目114项,相当于前3年的2倍多。当前京津冀地区正以构筑现代化交通体系为突破口,加强联合与发展。从今年开始,将投资400亿元建设京津高速公路复线等多条高速公路,投资123亿元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此外还有正在建设的黄(黄骅)万(万家码头)铁路,筹备建设的津保(保定)、津秦(秦皇岛)铁路,扩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项目,将使区域内交通更加便捷,进一步促进大区域一体化。

  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表示,北京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特大型城市,迫切需要把首都的发展置于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筹划。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他们把目光跳出北京,近年年北京与环渤海地区的相互投资超过800亿元,其中北京(含中央在京企业)投向环渤海各省、区、市的资金就达700亿元,包括首钢在河北投资28亿元建设200万吨炼钢项目,北京焦化厂在河北投资33亿元建设炼焦制气项目。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郭庚茂也介绍说,河北省的发展与环渤海地区的繁荣息息相关,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就制定和实施了“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开放市场,主动接受辐射,加强区域内的全方位合作。

  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该规划的制定必将有力地促进该区域的协调发展,另外随着规划的编制,一批重大项目也在积极筹划,有的已经开始实施。

  区域一体化任重道远

  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科研和人才资源集中,正在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正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市场发育程度不够、市场体系不完善、区域内各城市关联性和整体性不够、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力不强、缺乏密切的分工协作体系等差距,影响了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与会代表就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实现区域一体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许多建议都是不谋而合。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市长夏德仁提出,要促进交通便利及贸易便利,构筑区域大交通。他建议加强环渤海各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合作,建议建立环渤海地区港口联盟,发挥海铁联盟的协作优势。

  孙安民强调要促进区域市场开放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制定环渤海地区城市间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生产要素流动的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

  戴相龙建议,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合作和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校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在本区域就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实现区域内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相互开放和科技资源共享。促进科研项目产业化研发合作。

  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教授认为要增进城市间的对话与合作,建立规范的协调组织。要发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既要加快结构升级,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又要建立协作机制,避免盲目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起环渤海地区城市高层联系机制,制定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规划。

  大家认为,加强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城市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进步。加强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合作,应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走一条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统筹协调、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路子,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