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江西最大的建制镇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是南昌县的南大门,向塘镇党委书记熊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热情地介绍到,从全国范围来看,向塘是武汉、上海、广州、厦门等发达城市的等距离联结点,拥有区位、政策、规模等诸多优势;从全省范围看,向塘是铁路、公路交通的交汇点,可以起到“中心开花,联动全省”的作用;从南昌市全市来看,向塘距离南昌市仅20公里,是南昌市“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卖场”发展战略的最佳布局点。向塘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现总人口15万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本身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向塘成为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和辐射中心城市南面地区的承载转接平台,已成为南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角色。
熊书记告诉记者,向塘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这里是一切有远见企业家的最佳选择,是投资者的一片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其间虽有潮涨潮落,但由于注重知识、注重科技、注重联合、注重交流,并且注重从自身的优势与基础出发,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府导向——“强化一个支柱(工业),发挥二个优势(第三产业与城郊型农业)”,坚持“以诚待人、以礼敬人、以惠引人、以优服人”的工作准则,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龙头,三业并进的发展方向,使之成为了南昌市重镇。
新向塘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建设现代卫星城,策应南昌中心城市和小蓝工业园做强做大,把向塘作为南昌县“昌南绿城”的城市延伸和小蓝工业园的产业拓展,成为全省中部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大产业聚集区、大农业的辐射区、大城镇的样板区。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在拼争全县乡镇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农业产业化规模“三个第一”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政策、规模优势,顺势而上,逆势而为,谋势借力,明确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城镇建设,着力工业和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3—5年的努力,把向塘打造为工贸城、农业示范园和大企业培训基地。
按照加快发展的要求,重点规划“东商、西教、南农、北工、中城”五大产业区。一是以320国道为轴线,在城东规划大物流、大商贸产业区。依托九三三处和棒棒集团投资近20亿元的南昌国际商贸城,大力发展物流、仓储、商贸业,使向塘成为全省的要素配置中心和上海港、广州港等外贸港的内陆缓冲港。二是以辜坊为重点,在城西发展教育产业区。依托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科大、向塘一中、二中,大力发展教育产业。三是以剑霞为中心,在城南着力打造银三角种植产业带。依托剑霞、高田的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构筑起大农业框架。四是以向西大道延伸至银三角道路两侧为载体,在城北建设工业聚集区。依托海螺水泥,大力发展劳动力、资金密集型产业和专业配套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五是以老城区为起点,对接“昌南绿城”,向北拓建新城区。依托上海新城,大力发展房地产等第三产业。
发展具体举措为对工业园区项目跟踪,调配精干力量全方位服务,抓工业强镇工程,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培育服装、皮鞋、建筑、酒业、建材等产业,壮大主体财源,同时抓交通畅通及道路连网贯通工程,为向塘打造全省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熊鹰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向塘镇与时俱进,拉高坐标,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争取2004年GDP增长速度超过1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培育向塘工业10强”的口号,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狠抓项目建设,使企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向塘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向塘在进一步做大做强资源配置方面有所欠缺,譬如土地、资本等,南昌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对向塘镇域经济的发展给予关注,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来平衡镇与镇之间的利益均衡。随着南昌市区框架的拉大,南昌县向塘镇也将迎来历史上的又一次变革。城乡优势资源的整合,将使向塘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熊书记说,我们向塘将依托城市的发展,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实现南昌市“工业制造业大市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