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以来,来自海内外的88家科技型、外向型、高附加值的企业获准落户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区工业基地,共引入注册外资6916万美元、内资13.7亿元,全部投产后将创造年工业产值95亿元、利税6.4亿元。这是该区采取以侨引侨,内外合璧的新举措之后,破解的产业“低小散”难题的一个缩影。
瓯海区地处浙江东南部,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把握区域发展的规律特点,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经济支撑力,提出并实施了“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农业特色基地,推进“轻工强区”、“商贸新区”建设步伐。目前,全区各种经济性质企业达到1万多家,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920元,工业总产值297亿元,财政总收入12.8亿元,外贸自营出口44.9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68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84元。但是,也存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产业不集中的“低小散”问题,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区委、区政府在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温州市城市规划布局,经省、市批准,选择在不同片区建设三溪、娄桥、仙岩工业基地,同时委托有关规划建设设计院编制,并报温州市规划部门批复同意实施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4.59平方公里的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仙岩镇区工业基地包括工业用地面积2.12平方公里在内的5.63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性质为以服饰、鞋革和训新产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瓯海区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具有比较的传统产业向工业基地相关产业区集聚,形成鞋革、服装、眼镜、锁具、汽摩配、五金电器等优势产业群,打响“中国锁都”、“中国眼镜之都”和“中国鞋都”生产基地。同时,该区严格设置企业入园的“绿色门槛”、“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其中严格控制有大气与水体污染的企业;优先招引市、区行业龙头企业、获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企业、国字号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入园;入园最低条件是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创税收5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把好“入园关”,区里专门建立工业项目建设评审小组,集中对项目投资者现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用地现状、企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等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按综合评审意见和综合评价表现分高低拟定入园项目及用地规模。同时,该区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鼓励“以侨引侨”、“内外合璧”、“加盟并购”、“联合协作”等形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开放促调整、促发展、促提升。尤其以侨为“媒”,吸引大批华侨回国投资创业,先后有27位华侨投资者获准落户仙岩镇区工业基地,总注册资金达到6916万美元。此外,对已获准进入三个工业基地的209家企业项目所需要征用土地,一律召开村民代表会、村“两委”会、群众座谈会等达成共识,与村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书,并发布征地公告,首批建设项目征地先后分批次报省国土部门审查、省政府核批。由于征地依法按程序报批,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中“中国鞋都”瓯海鞋革生产基地正式落户仙岩镇区工业基地,目前工业基地征地土地、安置、地上附着物、青苗等5项补偿经费已全部落实,其“六通一平”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温州市政协副主席、瓯海区委书记高育厅接受采访时说,建设工业基地是落实温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一二三四五工程”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是瓯海扩大外向度、实施企业创新企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快瓯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和新亮点,将更加有利于当地片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