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的中国体育彩票销售额达401.4亿元。但就在这一年,国内两大彩票发行主管部门之一的国家体育总局,从彩票发行费中非法获利达数亿元之巨。这一事实,日前被正式公开披露。
据报道,中体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中体彩印务技术公司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投资的,专司体育彩票的发行和印制。这两公司本属“官商”,坐拥垄断经营之利。不久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国家体育总局下属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向两家公司支付体育彩票发行费,“但支付的发行费超过实际需要,在扣除全部成本费用后,两公司获利高达5.58亿元”。
而这些由体育彩票发行和印制产生的巨额收益,以公司利润的形式名正言顺地留在两家公司手中,再以股东分红的形式在体育总局系统内分配,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使体育彩票几乎成为“部门彩票”。而这两公司的发行利润,支出1.3亿元购买综合楼,拟部分用于出租;按投资额125%的比例向股东分红3750万元;另提取个人奖酬金1.31亿元。也就是说,中国体育彩票发行带来的巨额利润,并不是在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而是肥了部门和个人的“私囊”。
这些年,投身于公益事业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特别是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以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许多人通过购买体育彩票来表达他们关注体育、支持体育事业的意愿。然而,在巨额发行利润和部门既得利益的诱使下,一些部门和个人竟然通过“自肥模式”来玷污公益事业本身的纯洁性与公正性,如此丑陋行为,真是令人心痛,本身也极大地损害了公益事业的公信力。
这样的“自肥模式”得以顺畅地进行,就与中国彩票发行机制的积弊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彩票市场一种可怕的现象就是“先发展,后定规”。比如,由于中国至今尚无较高层次的彩票立法,彩票发行与销售只能是处于“没有规则的地带”。于是,为了部门既得利益,国家体育总局将彩票发行与销售业务下发其所属企业,毕竟,谁能拿到彩票发行权,谁就能获得巨额发行利润。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还要讲求一定的规则。然而,这些因素的缺失,使中国的彩票市场只能处于无序之中,这样的体育彩票市场最终也只能趋于萎缩。比如,这两年体育彩票市场因屡屡发生兑奖造假事件,而这样的现实,损害的就是公益事业。
因此,要想让体彩发行这样的公益事业走出“自肥模式”困境,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引入竞争市场机制来打破垄断。这样,通过竞争来降低发行费用,使体彩的最大收益用于社会公益。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快相关的立法和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来对体彩市场进行规范,使体育彩票的管理、发行、销售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中。这样,作为公益事业的体彩发行才能最大程度地尊重购买者的价值取向,获取更多的公众信任,为公益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