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在京发布“中风预警图”,揭示中风奥秘。利用脑血管动力学创建评估中风危险度的积分体系,中风预警从危险因素层面上升到病理变化水平,使中风提前预知率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85%以上的中风事件可以检出。经上海市科委评估,该项目居国际领先水平。
中风预警一直是医学界攻关的难点。我国著名脑血管研究专家王桂清教授指出,虽然中风是突发病,但脑血管疾病的病变有规律可循,中风可以早知道、早预防。
王桂清教授指出,中风预警的关键在于找到导致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都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但由于各种危险所占比例并不明显,也就是说,高血压病患者不是一定会中风,一般来说,高血压的人中风几率是普通人的3倍,心脏病是2.6—4.5倍,但是这些危险因素在血液动力学积分有变化时,才会发生中风,因血液动力学积分降低而中风的是普通人的7.3倍。
王桂清带领的课题组经过20年的探索,发现脑血管的血液流量、流速、血管壁的弹性等11项脑血管功能与中风发病密切相关,根据各项功能参数关系创建了脑血管功能积分,血液动力学积分值显著降低是中风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非常重要的预警信号。首次建立了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正常人参考值,并在大量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中风预警数据库”。
通过对比发现,正常人的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为100分,当分值低于75分即有中风危险,此类人群被称为中风高危人群,需要重点防治。75分是红色警戒线,分值越低,中风的危险性越高。
王桂清还表示,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已经刻不容缓。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