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区域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正在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大到欧盟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小到一个村庄、一个街道构筑产业发展特色,人们追求的就是在各种区域经济中,如何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自己在这个社会寻求到一个最佳发展位置。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曾被统称作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被社会追捧一时。但20多年过去,当年新经济模式中的四大主角却演绎出不同的命运:由于未能与时俱进,“苏南模式”已成为历史,只能在回忆中散发出旧时的光芒;温州经济已成气候,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温州人的身影,但由于其科技实力和品牌产品缺位,温州产品在国际市场屡遭从官方到民间的反倾销。不久前发生的西班牙火烧温州鞋事件,虽然原因很多,但未能树立品牌形象、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争得应有的地位和利润、以至成为当地同业产业工人时时要拔掉的眼中钉,这是各种原因中的主因。温州炒房团对一些城市房市产生的负面效应,对温州形象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同时更透露出当地政府在引导民间资本二次发展时的乏力和缺位;珠三角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借鉴他人能力创造自身品牌,从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中走出来还尚待时日,但其具备了一定的对中国新经济的引领能力;晋江却走出了一条“质量立市、品牌立市”的道路。恒安、安踏、七匹狼、SBS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出现,使晋江这个昔日的农业小县,成了今日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之都,也使其成为当年四大主角中今日含金量最高的一位。
从当年四大主角的现状来看,晋江的发展之路应该是最被这个时代所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最强的。
其实谁都会看到晋江这条道路的最终发展前景,但能否走好这条路却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除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发展环境、文化偏好等基础资源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地政府对大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对当地产业集群的科学规划、科学引导和政策服务能力,这正是提升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水平,发展好区域经济的又一个重点,而晋江市委、市政府恰恰在这个重点上走出了一条高端道路。
《晋江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决定》里指出,晋江政府将在龙头企业扶持、技术创新、品牌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实施七大工程,工程的具体细则已经出台,如受扶持的核心企业的认定标准;企业如在工业园区投建占地500亩以上的大型制造中心,地价可按开发成本的三分之二支付,优惠部分由市财政补贴;企业如异地“买壳”上市后又将企业注册地迁回本市的,政策优惠将视同本地上市企业;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在劳力输出地建立招工窗口和培训窗口,解决企业技工难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将在户口迁移、政治待遇、子女就学等方面,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政府还将有计划地开发针对务工人员的经济适用房等。
这一切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在晋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打造引导型政府,构建起使晋江产业集群水平科学升级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国家级品牌甚至国际级品牌在这里涌现。这使晋江的财政收入将在未来4年内增加1倍,即2008年时财政收入有望达到80亿元。
可以说,当这些目标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晋江的领导者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成功引导和发展模式上的水平提升,晋江的经济发展能力将因而进入一个新时代,晋江的经济已走上一条高端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最好的发展机会将向这里集中,企业利润将实现最大化,政府和企业的各自目标将在这里得到最大实现。
当中国的大小区域希望以各种不同的区域经济、以各类不同的产业集群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时候,怎样选择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用什么手段保障这条道路高速前行,已成为各级政府最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落实的问题,但晋江的发展道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