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GDP中所占比重已占半壁江山,这种发展态势今后还将持续下去。河北省泊头市在经济发展中,立足自身优势,寻找发展捷径,通过政策扶持、强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以民营经济撬动区域经济,使全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确立民营经济的战略地位
首先从解放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入手,以组织各级干部分批次赴南方发达省份、地区参观学习,定期召开发展民营经济座谈会,举办乡、局级干部经济轮训班等各种形式,增强干部对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激发大家投身民营经济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围绕创新、探索“两手抓”、“二化带动”的工作思路,即:“两手抓”——一手抓铺天盖地,就是借助本市铸造业的各种优势,使民营企业遍地开花;一手抓顶天立地,就是在抓民营企业铺天盖地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民营经济的龙头企业,培育顶天立地的民营龙头企业。“二化带动”——乡镇经济产业化,就是一乡一品、一业一特、一企一特,发挥地方优势,培植壮大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就是强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培植优势产业。
选准发展民营经济的突破口
按照“面”上抓总量扩张、“线”上抓特色产业、“点”上抓骨干企业膨胀的基本思想,把民营经济面的铺开、线的拉长、点的突破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推进,全面提速。实施“扶优扶强”、“帮危解困”两大工程,推动民营骨干企业快速膨胀发展。还鼓励民营企业尤其是优势民营企业采取兼并、购买、租赁和托管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企业改革,在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有安置的基本前提下,为民营经济进入企业改革提供优惠便利的条件。创新工作机制,丰富特色产业内涵,推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并结合自身果品、铸造业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包装业和劳务输出业,丰富特色产业内涵,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通过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加快传统工艺设备的改造,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引进省内外资金、人才和技术,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业和劳务合作,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招商引资、发展外经外贸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为民营企业开拓更广的国内国际市场,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外地办厂,与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合作,开展跨县域、跨地域经营。
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在转变部门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中,打造环境品牌,营造“洼地”效应,如通过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开办服务承诺热线,制定各种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办公室,实行市级领导承包企业责任制,建立党委、政府联系民营企业的各种制度,提高政府为企业的服务效能。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办公,并联式审批,超市式、保姆式服务,为投资创业者创造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使企业真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搞经营”。另外,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按照民间性、自律性、公益性、专业性和市场性原则,泊头市政府加强了对各类人才市场的管理,建立了铸造协会、环保协会、果品协会、养牛协会、养羊协会、养禽协会等各类中介行业协会服务组织,初步构筑起政府宏观调控、中介组织服务、企业自主经营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打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高地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制定有利于高科技人才创业、兴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人才交流市场的作用,为高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安心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高科技产品的试验基地、生产基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延长产品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职工技校等办学条件,探索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技能培训体系,积极与各高校进行联合办学,搞好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企业委托培训等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技术工人,使铸造、环保、畜牧养殖、苗木等产业的急需人才有了保证。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