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信用是维持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难以想象,一个缺乏健全信用管理体系的经济如何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要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体系,从而加快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外经贸合作的深化和发展。但残缺的信用体系和孱弱的风险管理机制让人担心,我国将如何面对信用时代的到来?
针对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这一现状,刚刚结束的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美国金融、信用和国际商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为中外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我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盛光祖在会上开出这样的“药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先必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其次,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然后是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大依法公布失信企业“黑名单”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机构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行业信用体系。
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以确保信用体系正常运转不致坍塌,也日益成为我国银行界和企业界关注研究的课题。
企业和银行作为风险管理的排头兵,必须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制,这样才有助于银行控制信贷风险、减少坏账损失;才有助于企业提高国际贸易的安全性和效益、降低风险和成本。
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我国的相关机构、银行和企业还需要了解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这样有助于其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技巧,增强利用国内外贸易信贷和信用信息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可以说,在信用时代里,信用体系建立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是两股并行不悖的力量,我们必须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