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学真,一九四二年生于河北邢台。一九六五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承孙其峰、刘君礼、溥佐诸先生,山水画更得张大千弟子刘君礼先生亲传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先后在山东、河南、四川和天津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张大千美术馆、雷锋纪念馆、加拿大华人等国内外单位和人士收藏;作品、简历入编多部画册、辞书和网络媒体。
现任长城书画院副院长、黄河滨海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天津政协之友书画院副院长、《书画之家》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编审正高职称。
著令山水含清晖
——画家曲学真及其彩墨山水赏析
“著令山水含清晖”是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排律诗中的一句,借来赏析画家曲学真先生的彩墨山水。
曲学真,1942年生,河北邢台人,笔名肖曲,号顺德乡人,“清风阁”斋主。 196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携笔从戎,转业后从事外贸生涯,但始终放不下他自幼就钟情的绘画情结。无论在部队的训练操课之暇,还是在外贸四方奔波的小憩之中,尽管很少拿起画笔,但从不放弃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和领读,以及对画理、画论的不断学习和探研。及至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重操画笔,只是经过人生旅途的跋涉,拿起的不再是油画笔,而是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了。他很快完成了由西到中、中西结合的绘画转轨,并在较短时间内探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路子,并已初成风貌,可谓厚积而薄发。他现在是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张大千‘大风堂’天津同门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市政协之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黄河滨海书画院副院长,天津著名山水画家。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色彩的概念,不象西方绘画对色彩有着极为科学严格的诠释,如原色、间色、复色、色相、明度、色性与鲜艳度、条件色、光源色和环境色、色彩空间透视、补色关系等。而中国绘画受到道文化的影响,追求的是以少胜多,以无胜有,道法自然,清淡素雅的敷色之路。正如鲁迅曾说过:中国人的根本在道家。道文化对中国绘画色彩运用的影响,从南朝·齐梁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理论,到宋、元、明、清时期的重、淡色花鸟画,都看不到西方绘画中那复杂多变的色阶、明暗和纯度。然而中国画的用色注入了更多的个人感情内涵,赋予色彩极其丰富的思想深度,加之长期传承变幻的笔法技巧功夫,是西方绘画所不能及的。
曲学真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前苏联学院派油画教学的受益者,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又传承着儒道文化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他重操画笔之时,也就毅然选择了彩墨山水画的创作。在中西绘画艺术门类之间,寻找区别和互通,感受油彩与水墨之间的契合与冲突。于是探求以色为主,水墨相辅的表现技法,追逐一种尽可能的写实具象,又主观介入情感的表现形式,创作出的作品彩墨交融、浑然中西,有着当代审美情趣的视觉美。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已是一切近当代艺术家达成共识的创作准则,作为画家创作也不例外,曲学真先生在《我的色彩世界》一文中写道:“当我在傍晚看到那偶尔出现又瞬息万变的彩色云霞……当我置身辽阔的内蒙草原,看到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和那点点银珠似的羊群散落其中……当我爬上太行山巅,看到那如烟似雾的浩渺云海,那被紗幔遮掩的峰林翠影……就常常使我心灵涌动,我的色彩世界就浮现眼前。”于是,《草原晨曲》、《秋山牧归》、《碧落青山古韵生》、《夏山浓欲染》、《山舞银蛇》、《朝霞如然映嵖岈》等作品便相继脱稿。乍看这些作品有悖于传统,仔细审视仍然可见传统技法的皴 、擦、点、染;似有西画色彩的块、面、笔触、光感、透视,却又蕴含中国画的素淡、清幽之气,曲先生正是在“有法”和“无法”之中,逐步探求和建立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及绘画艺术语汇。在反复摸索中,一步一阶,稳步前行,这也是有成就的画家所走的必然之路。
人所共知李可染先生的创作之路,不就是行进于山林之中,深入生活,常年写生,捕捉大自然的真性面貌,不断冲破陈旧相因的束缚,在日趋衰落的传统技法和程式中,辟出蹊径,形成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李可染画派吗。经验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都能获得成功,而不创新则一定是不能成功。笔者赞赏曲学真先生的胆识,敢于创新的画家,无论成功与否,至少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画家。成功的画家不仅需要勤奋和悟性,而且需要机遇和条件。在春风又绿太行之时,愿曲先生“揽中挽西舞彩墨,著令山水含清晖”。(赵玉森)
曲学真作品1
曲学真作品2
曲学真作品3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