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技术标准:中国化还是国际化?

企业报道  2014-02-26 15:46:15 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技术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技术标准以其“透明、开放、公平、协商一致和适用”的特性,正在演化为推动产业技术和专利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重要工具,成为产业竞争的前沿。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阶段,积极运用技术标准这一重要手段,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日前,由“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管理办公室主办的“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代表共同探索了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之路。

  如何制定有效的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成为制定国际标准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开展为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已经引起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上取得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也为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创造了条件。这些探索性工作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掌握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提升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地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郎志正认为,中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将我国的优势技术直接制定成国际标准,对于绝大部分正在进行、而又没有成为国家标准的项目,应考虑将其制定成国家标准,先在国内实施,再努力使之成为国际标准。

  3G工作组代表、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冯庆国博士以中国3G标准的国际标准化经验为例,阐述了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先要实现国家化的必要性。他说,中国有占世界22%的人口,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世界上22%的人口都使用的标准,是成为国际标准的一个重要理由。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刚说,中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必须立足国内,只有做好国内的标准,才能做好国际的标准。要建立一个工作扎实的标准化工作组,要有稳定的队伍,要充分依靠国内市场需求,要通过内需拉动标准的制定,通过标准保证产业的发展,让标准成为技术转化的纽带。然后,再不失时机地推进国家标准,或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国际标准。

  有关专家围绕国际标准化动态以及他们在参与国际标准研制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交流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实施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首先要靠技术实力来保障,其次要靠连续有效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来支持。要共同探索更为有效的国际标准研制工作模式,减少我国技术标准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障碍,从促进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入手,带动我国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据悉,作为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的一个重要部分,将我国优势技术制定成国际标准在启动之初,很多项目都是直接冲击国际标准,遇到挫折后才考虑制定国家标准。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