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旨在限制二氧化碳和其它五种气体排放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于近年正式实施。对于众多中国企业而言,虽然《京都议定书》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部必须要遵守的国内法律,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需要积极面对。至少,《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条文规定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理念目标。
几年以前,尽管中国政府经过艰苦谈判顶住了发达国家针对中国提出的“自愿承诺”减排的条款,并最终在1998年以发展中国家身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了宝贵的不受外来干扰的十多年时间,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偏高。因此,《京都议定书》生效无疑将会使中国经济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京都议定书》生效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企业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
从现阶段看,《京都议定书》生效带给中国企业一些发展新机遇。如果能善加利用《京都议定书》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中国企业将迎来技术革新与降低能耗的发展机会,可以提前获得先进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不确定因素很多,中国企业在环境和资源问题上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政策压力,同时也会面临更残酷、更严峻的生死竞争挑战。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为落实《京都议定书》所做的承诺而出台具体的惩罚和引导措施,《京都议定书》生效的客观结果已经向中国企业发出了一种市场信号——占用大气空间也要付费。按照通常做法,企业一般都是按50年规模投资的,不可能50年内不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规定。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所准备,在项目投资、技术开发、生产成本核算中,首先要选能源效率高的品种。
本来,环保问题是件不应该由别人提出什么要求就要做好的事情。前段时间国家环保总局掀起的“环保风暴”已经为企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如今希望《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能够让中国企业在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