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又是重要的经济杠杆。税收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全面体现和发挥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去。
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是充分发挥税收聚财职能,建立稳定快速增长的税收收入机制,使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的投资职能变化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大包大揽,但政府仍然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筹集资金的职能作用,需要在国民经济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关键环节进行投资引导、组织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最广大人民在这些方面最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此,就要在税收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增长,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物质基础。
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是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政府运用“看得见的手”(政府调控机制)与“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来优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总是被用来对经济生活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干预,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服务。为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就要求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取向和倾斜,开征或停征、多征或少征等手段,扶持和鼓励那些亟待加强和加快发展的产业和社会事业,限制和淘汰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差的产业和项目。从而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是充分发挥税收分配职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而税收是理顺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分配关系的最主要手段。在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只有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等各项税收制度,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有效遏制税收流失,才能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让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多的高收入、高消费者多缴税,承担较多社会成本。从而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科学的税收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在税收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税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税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要按照这样的税收发展观,不断加强和改进税收工作。
突出以人为本,优化税收服务。在税收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重要的是坚持收税为民的思想,把纳税人摆到税收工作的中心位置,真心实意为纳税人提供文明、周到、高效的服务,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把纳税人欢迎不欢迎、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用足、用好各项税收政策,改进纳税服务手段,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方便纳税人申报、缴税,丰富纳税服务内容,确保纳税人在办理每项涉税事宜时都能得到优质的服务。
坚持依法治税,推行规范管理。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要把依法治税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加强税收管理,夯实征管基础,推行规范管理,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违反税法规定越权减免税,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要克服税收管理上存在的粗放问题,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注重统筹兼顾,发挥调控职能。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要求,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为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条件。要深入研究经济运行、企业发展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实际问题,认真实施和不断完善税收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水平,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