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发挥“中国因素”作用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企业报道  2014-01-28 11:30:10 阅读: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国需求增长因素直接影响着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从大市场、大购买中获益,反而承担了巨额损失。在此情势下,我们客观地分析‘中国因素’在大宗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发挥我国作为基础性商品大消费国和贸易国的优势,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党委书记朱玉辰在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朱玉辰说,2004年,我国基础性商品贸易量持续增长,部分商品采购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0%—35%,主要品种价格均创出近10年甚至近20年新高。调控体制不顺和企业风险回避手段缺乏是我们承担涨价风险的主要原因。

  为此,朱玉辰提出发挥“中国因素”作用,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观点:

  ——端正调控理念。市场调控必须符合价格形成的内在规律,兼顾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不同商品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利用期货市场把握现货市场趋势,借助虚拟经济力量推进实体经济运作。市场调控必须顺势而为,注重长远,增强调控的前瞻性,在市场供给偏紧,价格大幅上涨时,政府应增加供给,避免与市场争资源。只要端正调控理念,以市场趋势为依据,就完全可以调控好国内市场,利用好国际市场。

  ——增强避险观念。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必须首先树立避险观念。企业应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必须掌握利用国际期货市场的本领,理性从事套期保值,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参与期货交易必须建立在完备的风险控制基础之上。

  ——加快发展我国自己的期货市场。粮食、能源、钢铁等基础性商品涉及国民经济众多重要产业部门,政府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切实加快发展和完善我们自己的期货市场,争夺国际商品定价权,变客场为主场,以此减少企业参与国际商品采购的操作风险,降低政府监管成本,以确保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世界上最大消费国之一,我国具备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掌握大宗商品市场竞争的主场权和话语权。我们应加快商品期货的上市步伐,尽快推出石油、钢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