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的话:改制并非模式复制,一股了之,一劳永逸,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
如何以打破“持股分红”常规,实施“奖励配股”激励,重新激活企业,正是本文所要讲述的。
威海鑫山冶金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改制企业股权动态管理新路子,有效打破企业原有一成不变的“持股分红”常规,实施了“奖励配股”激励新举措,带动了公司生产经营的全面发展。
该公司是乳山市一家融采矿、冶炼、铸造和发电等于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国有企业,总资产达3.3亿元,具有年设计生产铁精矿粉15万吨、生铁2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有效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近年,公司以产权为纽带,积极实施了由当地政府、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内部员工出资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改制3年间,公司产品产量、经济效益等主要经营指标逐年攀升,连创新高。近年,铁精矿粉产量达16.2万吨,生铁20.6万吨,年平均递增32.3%和6.3%;实现销售收入29767万元,出口创汇1438万美元,年平均递增21.6%和6.9%;3年累计上缴税金6326万元成为该市的纳税大户和重要的经济支柱,提前两年实现了企业改制时承诺的3年还清股本的目标。
实践证明,股份制改造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股份这一纽带,把股东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使广大员工充分行使了当家作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经营、民主管理的权利,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但从3年改制的运行情况看,公司目前实施的股份制改造还不够完善,尚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于:股份的激励约束作用越来越弱化而逐渐成为一些人靠此获利的“老本”,造成了在其位与不谋其政、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样受益,甚至个别管理者利用职权损公肥私也同样获利。股东持股分红与工作效能相脱节,而形成的利益分配上的“夹层”,如不加以有效克服和解决,不仅损害了广大股东的利益,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削弱了企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为营造良好的内部发展软环境,公司决策层居安思进,自我加压,在找准症结的基础上,经研究和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今年2月份,公司出台了《关于深化内部股份制改革,实施奖励配股制度的意见》规定:“凡当年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无重大违法违纪和不良表现的员工予以奖励配股;凡当年工作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的优秀员工,在享受奖励配股基础上,再根据其表现和情况特殊奖励适当配股。”年末,公司将视“年度盈利情况,确定奖励配股的比例和数额”。从而创造性地将企业内部股权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实现了股权管理的新跨越。“奖励配股”有效地将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效能高低与所拥有的股份多少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让其原有股本有量的“增加”,对工作效能低下,甚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及后果的,让其股本有质的“缩水”,从而使内部股份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得以活化,作用更加显现。实施过程中,他们制定出了具体、详细的“奖励配股”方案,并对具备享受与不享受“奖励配股”条件的,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对“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等5种情况之一者,不予奖励配股。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