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哲人说过:“当人类砍倒天然林中第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便宣告结束了”他告诫我们,文明与环境紧密相联,人类改造大自然是从其自身出现文明曙光开始的,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改造自然的成果也就更加显著。但在改造自然中,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否则掠夺式地开采,任意破坏森林和土地,那人类生活的地球将要遭到破坏,随之人类自身的文明也就消失了。所以环境呼唤着文明,没有文明也就没有优美的山川,没有文明也就没有良好的生态关系,文明与环境同在。
不久前,一部历经作者精心营构和精心研究的著作《环境的呼唤——关于精神文明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探究》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书稿的翰墨馨香中,凝结着作者关于文明与环境的几多汗水、几多思考,蕴涵着作者的几多感悟、几多睿智、几多文采。这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而且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理论研究成果,它的出版为这两大具有战略地位的战线架起了一道友谊的桥梁,可喜可贺
本著作的出版,拓宽了环保理论研究的领域。过去人们对环保理论的研究虽然涉足了精神文明的某些方面,但比较零散,而这部书稿则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阔的视野,对文明与环境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思想深邃,发人深省,是研究文明与环境的力作,为环保理论的研究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书内容围绕文明与环境的关系展开了许多层面的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环保、法律、外交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但作者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高唱了主旋律。同时书中引用了许多知识和数据,所阐明的问题颇具新意,富有创造性和时代气息。
据悉,本书已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