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小煤矿必须实行质量标准化生产

企业报道  2014-01-16 10:12:29 阅读:

  小煤矿在我国煤矿中占有不小的数量,其产量也占到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安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原因,小煤矿的安全和管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矿安全工作的大难题。如何在各行各业对能源需求量大大增加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国策双重要求下,抓好小煤矿的安全和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最佳综合效益?日前,记者采访了淮南煤矿多种经营局多联煤矿经理陆如林。

  陆如林原是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生产副矿长,有着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据陆如林介绍,多联煤矿于2003年5月16日成立,成立初期是将原淮南煤矿多种经营局直属公司的14对小井和5个复采区划归多联煤矿管理。小井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安全上,小井资料不清,设备老、旧、杂、差,只能维持简单的生产,安全仪器仪表无检测检验机构;矿内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制约着小煤矿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生产工人中绝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淡薄,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职工中临时从业人员多,但又是井下生产的主力军,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临时工、临时干、临时管”的思想,缺乏一种有效的形式把他们与企业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状况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安全生产;部分矿强买强卖、垄断煤场现象严重,造成价格偏低,销售不畅;物资采购分散,财务制度不健全。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根据所属小井实际情况,多联煤矿确立了“本质化、规范化、大井化,建设新型小煤矿”的管理目标。积极推进技改项目的实施和技术革新,引导各矿进行采掘工艺和支护方法的改革,同时组织部分矿领导和技术人员到大矿学习,积极推进先进采煤工艺在多联煤矿的应用。陆续制定和下发了安全、生产、技术、工程、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安全办公会、技术平衡会、生产平衡会、“一通三防”专题会、书记例会等会议制度,规范了管理行为和操作行为。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各类安全活动。把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小井生存的重要保障,利用各种会议强调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大全员质量标准化意识的宣传,强化了各级干部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标准意识,促使广大职工讲质量,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把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了安全监察体系,强化安全监督检查,狠抓安全整治。注重工作调研,抓好经营管理基础工作。

  经过多联煤矿一年多的改革实践,陆如林认为,抓好小煤矿的安全工作,必须走质量标准化之路,凡是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得好的矿井,事故率较低,安全保障度明显提高。要摆正“一通三防”在安全工作中的龙头地位。特别要抓好干部作风建设,通过抓此项工作,促进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现场指挥,跟班到位,增强工作中的责任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保证安全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严格安全监察,对小煤矿目前生产系统不完善、职工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尤其要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实现关口前移,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规范化、大井化管理提升小煤矿的管理水平。加强党建思想工作,保持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局面。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谈到今后小煤矿的出路时,陆如林说,在客观上,资源赋存量决定了小煤矿的生存发展周期,目前通过合理划分赋存量,多联煤矿还可以发展10—20年。主观制约因素主要是小煤矿首先要符合国家安全许可要求,国家规定所有煤矿必须在今年年底通过安全达标。现在对14对小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标准化,争取年底全部达标,实现各矿生产监测系统运行,并计划投资6800万元用于技改等项目,在3年内减少小井数量,扩大规模,使总产量达到200万吨。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