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跨国公司知名品牌所代表的优质形象遭遇重创,一度深受中国消费者信赖的洋品牌频频“触雷”,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近日以来,跨国公司大品牌被曝光者层出不穷:宝洁SK-II被诉含有有害成分;亨氏、肯德基、麦当劳、家乐福等先后“触雷”苏丹红;联合利华“立顿”速溶茶氟化物含量超标;强生婴儿油被指含有害成分。这些有关生命安全的添加剂确实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跨国公司的大品牌也会出事,这是人们没想到的。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跨国公司知名品牌所代表的优质形象遭遇重创,一度深受中国消费者信赖的洋品牌频频“触雷”,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在跨国公司匆忙应对的过程中,凸显的是监管部门应否加强力度、消费者如何维权、法律如何完善等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跨国公司没有变,改变的是政府监管机构的意识、公众消费者的观念和传媒的舆论导向。过去,这些跨国公司,被人为地罩上了一层光环。从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他们就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一方面在投资政策上享受一些优惠;另一方面在很多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识中,世界500强企业都很完美。”上海君策企业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屈红林一针见血地指出。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使得对违法企业的处罚不到位,导致很多企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目前对很多违法企业的行为,多是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更普遍的是罚款。而罚款的数额并不大,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这些罚款只是九牛一毛。所以,罚款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杜绝违规行为和违法行为。如果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一旦违法,尤其是企业在损害了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方面的权益,或者在监督部门的抽查中被发现使用了违法的添加剂,就将使他们遭受灭顶之灾,这才能有效地使企业进行自律,减少违法行为的出现。
品牌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而毁掉它,只要一朝一夕!请这些跨国公司们三思。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