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柴里煤矿四十周年铸辉煌

企业报道  2013-12-25 11:31:52 阅读:
核心提示: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坐落在山东省滕州市境内,是一座年产24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历经40年的风霜雪雨,资源型企业的弊病日渐暴露,面对煤炭资源几近枯竭、历史包袱负担沉重等困难,3万多名职工家属今后该何去何从摆在了我们面前。

  扬帆煤海腾飞路 多元发展天地宽 用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坐落在山东省滕州市境内,是一座年产24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历经40年的风霜雪雨,资源型企业的弊病日渐暴露,面对煤炭资源几近枯竭、历史包袱负担沉重等困难,3万多名职工家属今后该何去何从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在集团公司董事长江卫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围绕实施大集团战略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企业做大做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打破常规思维,用科学的发展观谋划企业发展蓝图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离开了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无从谈起。面对矿大人多、资源几近枯竭等诸多困难,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在3到5年的煤炭产量衰减期内,尽快实现产业的战略转移。为此,我们把发展非煤产业明确定位于“一把手”工程,着力加速矿井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开辟“四个发展基地、做强三大经济板块、拉长三条产业链、形成两个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园,用3到5年的时间使柴里非煤总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非煤总利润3亿元,建成超亿元项目4个,转移人员三分之一,5年内‘再造两个柴里煤矿’”的宏伟蓝图。

  二、瞄准市场需求,用超强的气魄打造非煤半壁江山

  煤炭企业要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在加强煤炭主业的同时,逐步摆脱对煤炭的依附,走出一条以煤养非、无煤亦兴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把发展非煤产业的着眼点放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生产布局上,放到依靠市场、满足市场需求上,用超强的气魄调研上马了一批规模大、前景广、效益好的新项目、大项目。

  ——培植骨干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我们在发展非煤产业中,坚持立足实际、综合开发、立体布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施综合开发带动,形成了集煤、电、焦、化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通过反复调研论证,由集团公司与安徽马钢、江苏沙钢三方合作出资4亿元,在我矿建设了80万吨煤焦化工程项目,并于2003年6月20日开工建设,今年年底达产后,可年产优质焦碳80万吨,焦碳、煤气、粗苯、焦油年总收入6.5亿元,年创税1.04亿元。我们通过职工募股筹集资金8000万元,开工建设了与80万吨煤焦化项目配套的盛源热电三扩工程,将原有电厂的年发电量提升到11.5万kwh,年供蒸气60万吨,产值7000万元,该工程10月初进行了试生产。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发动职工募股,于今年3月份又对原来6万吨的老焦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年产焦炭可达30万吨。以此为依托,我们本着“综合开发、全方位应用、立体化发展”的总体原则,展开了对10万吨甲醇项目的开发调研。

  ——坚持内外结合,实施外向带动。要发展,光靠自身优势不行,还要借力、借势,吸收先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为此,我们分别在上海、青岛、济南、海南、薛城、滕州等地设立办事机构,注册成立了公司。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我们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与青岛元通公司合作,全矿职工募股,在薛城民营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了山东贝斯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各种规格的轮胎模具已销往东南亚、胶东半岛以及我国台湾等市场。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全钢子午胎模具1240副,实现年产值3200万元,成为薛城园区内一颗耀眼的明珠。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全矿非煤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异地扩张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前沿动态,用正确的政绩观抢抓发展机遇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做到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坚持无论是改造项目,还是新上项目,无论是内涵扩张,还是外延增量,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企业收入,只要对企业有利、对职工有益,我们看准就干,用速度抢夺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为了减少对煤炭主业的依附性,我们积极主动的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业出击。与山东大学晶体研究所合作开发了KDP生产技术深加工项目,这种高技术产品极具市场潜力。成立了贝莱德空调公司,主要生产家庭数字变容式中央空调等产品。我们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新上了年产400万块粉煤灰制砖项目,利用电厂所产生的闲置、廉价的粉煤灰制造砖块,该项目是国家综合利用环保项目,不仅净化了环境,更使粉煤灰变废为宝,节约了土地资源。在产业优化布局上,我们瞄准市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加大投入,增资扩建、技改配套等措施,优先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大潜力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煤焦化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等为主导的产业群,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注入了强大活力。

  四、立足改革创新,用新机制激活非煤产业的发展

  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瞄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只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加强改革创新,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活非煤产业的发展。

  我们根据非煤产业行业多、厂网点多的特点,按照新机制、新要求,近期正在组织筹建非煤集团,实行“集团化、规范化、层次化、制度化”的管理。建立了非煤项目职工持股会,对新开发建设的山东贝斯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盛源热电厂和盛源20万吨煤焦化技改工程吸纳外部技术和市场资本入股,实行了股份制管理,按法定程序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渐把资金向高科技领域和竞争力较强的区域渗透。先后对铸造公司、新型建材厂、枣庄经贸公司、铸造分公司、机电制修三厂、安全仪器厂等厂网点实行了买断经营;对新上的华泰水泥厂实行了项目经理制,实现了资产人格化管理。新机制带来了新活力,改制后的非煤厂网点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充满了勃勃生机。

  播下种子就会有希望,洒落汗水就会有收获。柴里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勇气,朝着矿井发展的新目标奋进。

  立足中心抓服务 面向发展聚人心 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打造企业成功的人文阶梯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党委书记 姚 峰/文

  柴里煤矿党委针对煤炭工作这一特殊行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队伍稳定和后续发展等各项工作,注重发挥党组织凝聚力量、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尤其是近几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我们立足先进企业管理的前沿动态,抓住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统领思想、凝聚人心、指导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利器,坚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主要形式,不断探索党建工作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实施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工程、打造流程精品工程、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管理等多项工作,有效地建立健全了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总抓手,打造了适应企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精神

  企业要发展,人是根本。人是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抓住人这一最重要的资源,全力打造适应于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型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抓住企业发展的命脉,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鉴于此,我们把目光瞄准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沿动态,充分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先后到海尔、双星、江淮等全国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经验,把学习型组织这一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引入企业管理,并通过与党建工作的有效结合,打造了全新的人文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我们把全员军训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堂课,利用半年的时间,邀请部队的专业教官对全矿1.2万余名职工进行了军事训练,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矿推行了准军事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服从与执行能力。军训结束后,及时组织了全员培训,把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等先进的理论与企业生产和发展实际进行有机地融合,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理论素质和系统思考的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利用亲情感化的方式大力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专门设计开展了“亲母节”活动,用“职工过生日、母亲为主题”的方式,每月坚持给职工过生日,把职工对母亲的感恩转化为对企业的报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亲和力,形成了“企业兴衰、患难与共”的整体氛围。通过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广大职工主动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发展的命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有效地建立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精神。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我们积极把管理向更高的层次推进,适时推行了自主管理的试点创建,逐渐形成了个人自律、班组自主、区队自治3个层次的创建体系,推动了整体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以推行理念创新为主要形式,构建了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新型文化体系

  理念创新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有效地把握企业发展动态、整合内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柴里煤矿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理念。“团结实干、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曾一度为柴里的发展发挥了鼓舞干劲、指导方向的作用。然而,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的精神和理念必须得到不断地提升和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指导生产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为此,我们结合矿井不同时期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提炼各种适应于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管理体系。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提炼了适应企业现实发展的“四种理念”(危机感——发展的动力、股份制——致富的源泉、市场化——脱困的出路、严管理——安全的保障),打造了促进企业发展的“三三机制”(三高:思想高境界、工作高标准、落实高效率;三严:严干部、严小事、严流程;三移: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到区队、安全生产防线前移到班组、安全教育亲情自移到个人)。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宁可抓过头,也不松毫厘”、“宁可不生产,也要保安全”等理念;在企业管理上,树立了“管理无定势、目标无止境”、“管理要从成效出发”、“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等理念;在用人机制上,形成了“是骏马给你草原,是雄鹰给你蓝天”、“胜任本职工作是人才、开拓创新是优秀人才” 等理念;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提出了“柴里发展、个人发财”等理念;在文明生产上提出了“弯腰捡起一片文明,微笑传递一份真情”的文明理念,真正把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了矿井改革发展的各个层面,通过文化理念的感召,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了自主管理的良好风气。

  以促进员工发展为根本目的,搭建了全员终身学习的素质提升平台

  企业的发展必须以职工的发展为基础,这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党委工作要凝聚人心,也必须以为职工群众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作为最根本的保障。在这一点上,柴里煤矿历届领导班子都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精心设计了“导师带徒”、“岗位练兵”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为提高职工综合技能打下了良好基础。可是单纯的岗位练兵并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新设备投入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近年来,我们针对这一实际,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了委培协议,每年定期输送优秀青年到高校深造进修,培养专门型人才。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将具有一技之长和特殊管理能力的人员纳入人才库管理,并且定期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来矿进行专题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以此为契机,我们建全完善了“周六团队学习日”制度,在全矿公开招聘了4名专职培训师和近60名业余培训师,集中每周六上午的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不仅保证了学习效果,并且为愿意学习、想学习的职工提供了机会。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建立了职工学习档案,由柴里大学统一管理,对全矿职工进行“学分制”考核,规定每个职工每月不少于18个小时的正规学习时间,并按照学习考核的效果给予适当奖励,在入党、提拔、晋升上优先考虑,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

  精神好 面貌新 活力强 柴里煤矿三管齐下打造花园式矿井

  柴里煤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打造花园式矿井、创一流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努力目标,通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加强民心工程建设,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营造了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勃勃生机。

  开展六项治理,改善环境面貌。在环境治理上,该矿以建设一流环境、打造绿色矿山为宗旨,以建设柴里美好家园为目标,大力开展了以“垃圾、厕所、线路、道路、两堂一舍、饮用水”为重点的物业后勤“六项治理”。在垃圾治理上,制定了社区文明公约,每天坚持定时清运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在厕所治理上,以水冲式厕所为基础,定期打药消毒,实现向无污物、无尿渍、无异味“三无”治理转移;在线路治理上,着重解决线路交叉、重叠、老化和走线不规范、不美观的问题;在道路治理上,该矿相继投入100万元对环矿路、宿舍、工厂、体育广场部分厂区等主要道路进行了维修、硬化改造,消除了泥水路现象;为了给一线员工提供良好的洗浴、住宿、餐饮环境,对两堂一舍进行了装修改造,实行定期消毒和冲刷制度,推行优质服务,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一致好评;为了保证水质,他们建设了水厂,成立了水质检测中心,每天4次进行检测化验。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该矿对工厂区域实施了美化、亮化工程,设计制作安装了各种霓虹灯、光栅、灯箱牌板、大型喷绘,夜间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大力实施“六项治理”和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建设了和谐、主观、温馨、人文的新形象,并于2004年3月份获得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实施民心工程,造福员工群众。该矿坚持“把员工利益当作第一目标,把员工情绪当作第一信号,把员工的满意当作第一追求”,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建设,积极暖民心、解民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