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企业的生产场地现在连脚都伸不进去了,新买的厂房用地钱交了3年到现在却连影子也没见到。”近日,记者在浙江乐清市采访时,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板这样抱怨。他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他们就已经向国土局支付了第一笔土地款,总共500多万元,占总土地款的1/2,余款在2005年已经全部付清。可直到今天,他都无法说清楚所购买的土地究竟在哪里,而至于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更是一个未知数。
和这位老板有同样遭遇的共有52家企业,他们共购买土地598.275亩。
据了解,其实早在2003年,为发展当地的摩配产业,乐清市乐成镇人民政府就筹划建设乐成特色工业园区,即乐清市头盔摩配产业化项目。是年,该项目得到了浙江省计划委员会的批准(浙计基综[2003]465号文件),并纳入了2003年度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然而,2004年,温州市人民政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清理温州市各类开发园区的文件规定”(即温政办[2004]25号),撤销了该园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2年7月,乐成镇人民政府与新塘、土墩塘、牛鼻洞3个村签订了征地1300亩的协议。2003年5月,乐清市国土局又分别与这些村签订了正式的统一征地协议。
“已经批了600多亩。”乐清市国土局局长陈献峰告诉记者,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他们从2005年才开始给企业供地。而据了解,受影响还因此发生了7月25日新塘村民阻挠施工填方一事,园区建设被迫停下来。
据《人民日报·市场报》报道,7月25日,浙江乐清市乐成镇政府组织300多人开赴104国道1840地段,欲填埋1300余亩良田,乐成镇特色工业园区开工,遭到该地块农田所有者新塘村、土墩塘村、牛鼻洞村千余农民的抵制,双方发生冲突,造成50多人受伤。
记者在乐清市委宣传部给记者的一份乐清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摩配产业化项目建设有关情况》看到这样的说明:7月25日下午3时许,当工程车及填方人员刚到新塘村时就被村民围攻,无法进入填方现场,见此情况,乐成镇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安干警、协警就及时前来劝导村民不要阻挠填方工作。但是村民根本不听劝导,并用随身携带的铁管、木棍、锄头等工具打砸工程车,一些村民还爬上工程车,搬起车内的石块扔砸前来劝导的乐成镇机关工作人员和填方人员。于是,填方人员与村民发生了冲突。在冲突中,填方人员和村民有十余人伤损。
另据了解,发生阻挠填方事件,是村民们担心一旦施工了,按照协议给他们的返还地无法按时兑现。
乐清市国土局征地事务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有1000多亩返还地无法给被征地村兑现。他指出,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给这些村的返还地不在规划范围内,无法批下来。“并不是我们不兑现。”这位工作人员强调说。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当事者哪方的对与错,52家企业至今还未获得土地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不是这几年耽误了,我们公司的产值不是现在的1亿多元,起码是2亿甚至3亿元。”接受记者采访的那位老板颇为无奈。他告诉记者,原来他们公司是计划到江西投资的,但是因为本地有机会获得土地,他们就取消了去外地投资的想法,但意想不到的是这样无辜的等了3年,把他们的计划都打乱了。更让他们难受的是,由于受场地的限制,新的设备也无法购进来,无形之中也影响着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外商来到我们企业,我们都不好意思带他们去厂里参观。”另一位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原来的厂房很小,都是租用别人的厂房,可有的厂房根本就不像厂房,害得他们都不敢带外商去厂里。更让他们难受的是,外商往往在看到企业这种现状后,对他们的产品质量也产生怀疑。
“机会稍纵即逝。”这位老总颇显无奈的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场地,他们原来洽谈的一个项目最终也被迫停止。
“谁对我们负责?”在采访中,所有企业老板都显得非常无奈。他们告诉记者,几年下来,有的企业的购地款仅利息就要1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在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他们上千万元的资金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