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知识产权>> 正文

企业知识产权要有效保护

企业报道  2013-11-28 13:47:39 阅读:

  全球最大石油管材制造商美国格兰特、世界无缝钢管排名第一的法国瓦卢瑞克·曼内斯曼公司,一个个全球行业巨头频频造访江阴一家小企业,出价颇丰的背后看中的则是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更让业界吃惊的是,这家小企业对于自己核心技术的保护方式竟然是传统的土办法。

  据报道,自2013年11月全面投产以来,位于江阴的这家企业——德玛斯特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订单现已订到了2017年底,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成为全球陆上油田钻杆第一制造商。据透露,该公司现在一天的利润就高达300多万元。如此丰厚的“蛋糕”引得行业诸多巨头几乎踏破了门槛。“他们三番五次到来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我们的核心技术,为了这项技术,他们宁愿以我们投入的7倍甚至9倍来收购企业。”德玛斯特钻具公司董事长郑银良的话道破其中玄机。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尽管强敌环伺,这家企业对核心技术保护采取的仍是传统的土办法,而不是申请专利保护。

  为什么能给企业带来如此丰厚利润的核心技术都不愿意申请知识产权专利保护?这主要是缘于知识产权保护依然缺乏有效措施。

  按照我国《专利法》规定,申报人必须在申报材料中对专利内容作详细的描述,其中包括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也就是说,一旦申请专利,就必须公开这项创新技术的核心内容。响鼓不用重锤。业内的同行很容易从申请专利的内容上得到核心的东西。因此,虽然从理论上说申报了专利就应该受《专利法》的保护,但在实际生活中,个别企业却不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而热衷于仿冒、盗窃别人的技术。如果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特别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下,创新企业投巨资获得的成果很可能到头来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在当地组织的一次参观后,小小的江阴市就陡然冒出了4家同类型企业。为了能窃取到核心技术,国内一些企业不惜以各种名目包括假身份去德玛斯特公司拍照、打探情况。

  在国内企业不顾游戏规则争食别人合法劳动成果的同时,具有雄厚研发基础的外资巨头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将一些核心技术推向更大的进步并申请专利,向我们收取巨额的专利使用费。而专利技术的申报企业如果没有其他人的侵权行为干扰,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更为进一步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投入基础。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企业研发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会沦落到现在成为别人垫脚石的角色。

  值得担忧的是德玛斯特公司现在实行的土办法。他们将核心的车间设置为保密车间,与工人签订保密协议,2005年还为此给每人发放了1000元保密费。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土办法还是有效的,但却很容易被击破。区区千元的保密费对于一些居心叵测国际巨头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如果有哪个工人或者科研人员禁不住诱惑,到那时候怕我们连饭碗都没有了,更不敢去谈什么“每天利润300万元”。

  知识产权协议写进WTO时,就曾有人断定,这一协议将使财富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但一个共识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加强保护是大势所趋,发展中国家在克服了短期的困难后,将最终从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获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申请专利保护不要悲观放弃,而要积极主动,想方设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国家有关部门也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来保障专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