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中小企业如何维护品牌权益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14 09:24:22 阅读:

  品牌是中小企业的无形资本。一个名牌产品的创立来之不易,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艰苦努力。入世后,我国一些行业的产品正受到国外一些“强势品牌”的竞争和压力,这些外国企业技术先进、资金雄厚、营销得法,甚至不顾一切以在中国市场上“抢滩”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如果盲目与之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中小企业应好好地学会保护自己的品牌,维护自己的品牌权益。

  对自己的商标品牌进行注册登记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商标法》对自己的商标品牌进行注册登记,只要注册了,别人再擅自使用,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保护品牌的第一步。

  合资和被收购的活动中,不能与外商签订对自己品牌不利的合同

  中小企业在合资和被收购的活动中,不能为了自己规模的扩大,急功近利,随意与外商签订对自己品牌不利的合同。有的外商为了挤垮我国中小企业的名牌,往往采取低价收购或无偿使用的方法,在短期使用一段时间后,利用中国品牌的市场,然后改用洋品牌,将中国品牌弃而不用,直至从市场上消失。不少中国名牌产品都吃过这个亏。近年来,美国“宝洁”、日本“花王”、英国“利华”、德国“汉高”四大国际民用洗涤品公司已分别将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13家老牌日化厂收购或控股,夺得了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进行低成本扩张时,注意保护原有品牌

  中小企业在进行联营、合作、合资、兼并、收购等低成本扩张时,一定要有助于强化原品牌的特色,不宜将不同产品领域、没有任何瓜葛,甚至有消极作用的产品使用同一品牌,或者将原品牌与新产品或延伸产品紧密联系。这样,可以降低企业风险,保护原有品牌。即使产品失败,也不会殃及“祖宗”。

  无品牌化策略不失为一个可选择的方法

  创名牌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长期艰苦劳动,企业如果不管自身状况与条件如何,一味去争创名牌,很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尤其是一些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如果自量其力,采取无品牌化策略,以退为进,亦不失为立足市场的良策。对于我国大多数实力较差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短期内无法创出名牌,而一般品牌又不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特别利益的话,无品牌化策略则不失为一个可选择的方法。应该说,中小企业放弃品牌本身就是一种品牌策略。因为不是要中小企业永远抛开品牌,而是要中小企业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做大,以积蓄自己将来可以“做品牌”的力量。

  无商标策略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有一些日常消费品又回到了不使用商标的状态。商品之所以能不使用商标,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企业的产品由于难以形成“产品差别”,或质量难以统一保证和衡量,或消费者对质量要求不高,无需进行特别的辨认,如电力、矿石等,从而使得使用商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商品,不需要特别的专业知识就能够辨别真假、好坏,也可以不使用商标。而这类商品不使用商标,可使生产企业省去商标设计、宣传、保护等项工作及其相应的一些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同样质量的商品由此可降低售价20%—40%。

  采用零售商品牌策略 零售商品牌是商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零售商为了突出自身的形象,维持竞争地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无形资本和优势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战略。具体做法是零售商通过了解消费者信息、提出产品的设计开发要求,并选择生产企业进行生产,然后利用零售商品牌把产品推向市场。在国外,采用零售商品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英国最大的零售集团——马狮集团,共有800余家供应商为其生产商品,而该集团在其所属近千家连锁店内只出售一个牌子——圣米高牌。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零售的有机结合,使马狮集团成为全欧洲最具创业精神及创新造奇的企业,它使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了同谋共事、相融一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