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记者就安徽省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采访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分管工业副省长黄海嵩。
据黄海嵩介绍,截至2012年底,安徽省已有92%计30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35户企业通过规范改制实现上市融资,募集资金270亿元;2159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完成了改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组织实施企业并购重组200余例,盘活存量资产170亿元,促进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对一批严重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关闭破产和依法破产,对有效资产进行收购重组。几年来,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项目91个,涉及资产总值总值93亿元。其中78个项目实施终结,安置职工17.6万人,核销呆坏账42.5亿元,盘活有效资产40亿元。通过全方位改革,安徽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大大增强。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达到834.7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135.57亿元,增长59.4%;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上升了16.26%。
黄海嵩说,实践证明,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据他介绍,在安徽省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五个必须坚持”的工作思路,即必须坚持做大做强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培植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推动产业升级;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股权多元化改革,规范推进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公司制改革,突出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上台阶;必须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行政改革的核心,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的有效手段和工作方式,以企业为中心,把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作为企业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黄海嵩指出,尽管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全国及周边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程度低。要使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以“调整、改革、管理、后劲”为主题,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而带动全省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