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工作是福建省龙岩市统筹发展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由于历史基础条件和区位、交通等综合因素的制约,福建省龙岩市农民增收困难、农业效益偏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龙岩市市长刘赐贵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龙岩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重视支持农业、帮扶农村、致富农民,通过政府的主动作为努力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同比增长5.2%,成为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刘赐贵表示,政府大力扶持引导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市里制定了畜牧、烟草、木竹等八大主导产业和瘦肉型猪等五大重点产品的发展规划。去年市财政安排1589万元专项资金,从种苗、科技、龙头、基地、品牌等各个环节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去年八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79.5亿元、同比增长10.6%,五大重点产品产值达到23.8亿元、同比增长19%;畜牧业产值达到38.7亿元,同比增长11.4%,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0家,其中木竹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比较明显。
同时突出抓好农民外出就业的综合服务。努力构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包括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保护在内的农民外出就业服务新平台。去年,全市举办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班1123期,受训10.38万人,5.67万人获得各类证书;转移农村劳动力56.32万人,比2002年增加9.63万人,增长21%,其中外出就业38.19万人,增加4.95万人,同比增长15%;劳务总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15%。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去年全市全面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减负率达77.8%;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437.2万亩,占应改面积的43.9%;乡镇机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等顺利推进;农业协会发展到658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育。这些都有效地激发了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潜能。
去年全市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1308公里,投资5.8亿元;新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完成7个乡镇供水工程和70个行政村通水、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农村防灾减灾和综合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
他们还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一方面,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广电等社会事业投入。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3年规划,开展了以新罗区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将在3年内完成全市百所乡镇卫生院的设施和人员的加强工作,去年全市广电光缆通乡率、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63.8%。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启动了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实施挂钩帮扶重点村、造福工程、小额信贷的扶贫办法,切实维护农村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