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抢占企业发展制高点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9-21 21:48:32 阅读:
核心提示:  两年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和同事们立下誓言:“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把集团建成国内外一流的重大装备临海制造基地!”

  两年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和同事们立下誓言:“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把集团建成国内外一流的重大装备临海制造基地!”

  如今,誓言变成现实:现代化厂房林立,国内外客户急需的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产出,到处都是一片繁荣景象……

  是什么原因使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获得成功?

  2001年末,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正式组建,国内机械行业最大的重组搬迁改造项目全面启动。董事长、总经理祁玉民审时度势,牢牢地抓住了国家在东北建设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大大连”重大机遇;大连市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大力创建临海工业等历史性机遇,下定恒心,重组搬迁改造,绝不搞简单的“易地平移”,而是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重大装备临海制造基地。

  那时,祁玉民和同事们成了“拼命三郎”,不分昼夜,抢时间、争速度,竭力抢占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干、干、干!于是,坐落在泉水基地的3座长288米、宽96至108米,目前世界最大的厂房依山傍海拔地而起,其中以制造大型起重机和港口机械为主的第二事业部现全面生产,亚洲最大的600吨造船门吊等一批尖端产品得以在这里制造;与泉水毗邻的中革基地的一座座关键零部件制造厂房也快速竣工。在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厂房的同时,购置了一大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和检测设施。搬迁改造后,集团的生产能力比原有两企业扩大两倍以上,是全国重机行业惟一拥有两座5000吨级和一座3000吨级泊位码头的临海企业,具有独一无二的临港发展优势。他们将临海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集团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物料搬运机械、起重及港口机械、冶金机械”三大制造基地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与此同时,集团大力开发隧道掘进机、大型汽轮机电站设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逐步将企业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兵贵神速。集团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大力实施改革、改组、改造,实施独家“核心·动力·调整·企管”的ABCD,使企业轻装上阵,跑在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的前列。

  A:集团主导产品全部实现与国际知名公司技术对接,合资成立设计公司和工程成套公司,建立国际化的出口基地。通过实施联盟战略,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合资,使主导产品技术接近或超过国际知名公司水平,逐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新开发一批优势产品。

  B:加大资本运营,吸引国内外知名公司的资本进入,改变“国有独资”的单一资产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释放生产活力。利用资本优势,以兼并、参股、控股、重组等方式,进入批量化、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产业。

  C:对原来两个企业重叠、相近和优势的资产、技术、人才、市场、业务进行彻底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和集成。对原两企业的电控及港机技术、人才进行有机重组,做大做强电控、传动和港机产业。

  D: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中,建立强有力的财务管理、监控体系和供销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平台,实施ERP技术,实现设计、制造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实行竞聘上岗,职工核岗定编、招聘上岗,职工总数将由目前的8000人减至4300人。

  在发此稿前,祁玉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2004年,集团年经营额将达30亿元以上,主导产品水平和核心制造能力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中国企业300强行列;到2007年,年经营额将达50亿元以上,在国际重机行业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到2010年,年经营额力争达100亿元,成为国际重机行业中的一流企业。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