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义棠煤业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48年开采历史的中型企业,现已发展成为晋中市较大的地方煤矿。近年来,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路斗恒的带领下,公司被山西省、晋中市政府授予“质量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模范企业”、“双文明先进单位”、“纳税光荣企业”等称号,他本人也曾荣获“优秀青年厂长(经理)”、“杰出企业经营者”、“优秀领导干部”、“跨世纪杰出企业家”、“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等称号。跨入新世纪,山西义棠煤业有限公司秉承“发掘无限、创新每天”的经营理念,弘扬“务精务实、至高至远”的企业精神,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依章治企”的管理思想,坚持“以煤为主、加工转化、做精做强”的发展思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采掘工艺、用现代经营手段改进传统管理模式、用现代公司制度改革传统经营机制。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好转。从1997年到2003年,累计生产原煤271.81万吨,销售原煤266.4万吨,实现利税6227万元,上交专项基金5816万元。2003年原煤产量、销量、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7.04%、32.52%、276.6%。目前,公司把今后3年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建设百万吨矿井”上,正在向着安全、文明、集约高效的现代企业大踏步迈进。
创新机制 激活动力 船头高扬改革旗
建立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公司经营机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改革的确推动了山西义棠煤业有限公司的发展。2000年,在困境中不断挣扎的义棠煤矿根据晋中市委、市政府关于企业改制的要求,果断提出集中精力在5个月内全面完成企业改制,规范建立公司制度的工作目标。这时尽管企业已拖欠职工3个月的工资,但在公司一班人的组织发动下,上下同力、干群一心,97%的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改制,共出资入股270万元,充分体现了职工热爱企业、支持企业的主人翁责任感,也展示出了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2000年8月28日,由四方股东出资组成的山西义棠煤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次脱胎换骨的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工资改革上,打破传统模式,大胆引入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推行与工作绩效全面挂钩的工资分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投入产出计件工资制、管理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岗位工资制,任职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将管理者的年薪收入与工作业绩、工作质量以及年终考核挂钩,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全体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在人事制度上,全面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双向选择、公平竞争、优化组合、择优上岗的办法,把53个管理岗位推向竞争的前沿。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无疑达到了员工有压力、工作有动力、机制有活力的目的,为真正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良性循环机制开了先河。
以人为本 依章治企 加强管理挖潜力
路斗恒始终认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就不会产生好的效益,更不可能发展壮大。为此,义棠煤业公司以全面加强以企业管理为主线,先后出台了《职工奖惩办法》《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等37种管理制度。他们模拟市场核算,倒算目标成本,形成了完善的“三位一体”目标责任管理体制,各项成本费用得到了合理有效的控制。7年来共节约费用410余万元。在煤质管理上,他们从源头抓起,从采掘环节入手,严格工艺流程,严把拣选运输关,建立健全了从原煤开采、贮运到装车发运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争取用户、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安全工作是公司常讲常新的主题。1997年以来,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优先的位置。重点强化三个环节:一是目标明确,强化责任,落实措施。他们紧紧围绕《公司安全工作重点》,重点突出“严、细、实、铁、效”五字方针,并把质量标准化建设纳入了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从而使安全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二是全力提高装备水平,引进综合掘进成套设备,推广使用“锚杆支护”新工艺,7年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三是强化员工安全培训,每年定期、定工种、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所有井下技术人员都做到了持证上岗。
规模经营 做精做细 改造技术调结构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7年迈了“三大步”:第一步,1997年完成了30—60万吨技改,对矿井的采区设计、巷道布置、支护、设备安装、主副井提升等补配套,使各环节生产能力得到了综合协调,一次性达到技术设计标准。形成了一个生产集中、环节配套、规模合理、机械化水平适中的中型矿井,生产能力翻了一番。第二步,1998年准确把握煤炭市场需求,抓住机遇,超前决策,果断提出了“限采高硫煤、增采主焦煤”的战略举措。将上下组煤产量比例由过去的1∶2调整为3∶1。新思路开创新出路,通过不断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按比例配采配销。在保证商品煤最低热值的同时,含硫量降低到了1.5%左右,辅之以原煤的洗选加工,提高了原煤附加值,拓宽了销售渠道,降低了原煤库存,缓解了运力紧张的压力,加速了资金周转,成功抵御了市场风浪,创造了公司逆势前进、顺势飘红的奇迹。各项指标逐步攀升,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一次次刷新了建矿历史的最高水平。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晋中煤炭系统独树一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三步,乘势发展,从2002年起先后投入资金2500万元,全面实施120万吨矿井技改。在200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善打会拼的义煤人先后攻克了井上供电系统、2#风井贯通运转、二期矸石山改造等技改关键项目。更令人叹服的是他们仅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主井皮带系统的安装改造工程。
营造氛围 自强不息 文化建设聚人气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市场之龙腾飞欢舞,飞舞的是企业的源源不尽的动力。这动力来自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来自于畅顺和睦的人文环境,来自于忠诚智勇的济济人才,来自于严实精细的内部管理,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近年来,义棠煤业公司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开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他们通过制定实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计划》《企业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营造出了同舟共济、拼搏奉献的人文环境。装修一新的办公楼、现代化的办公设施、绿草如茵的生活区、灯火通明的矿区公路、干净整洁的工业广场、文明标准的作业场所、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一种新兴现代的企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义煤人“发掘无限、创新每天”“务精务实、至高至远”的文化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员工的心灵深处,变为企业及员工的精神风貌,成为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文化力、形象力已经转化成战斗力和生产力。路在脚下,事在人为。公司在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文明生产、技术改造、高产高效、滚动发展。团结进取的义煤人在风口浪尖上,在惊涛骇浪中,显现八面威风,一路高奏凯歌。
1998年,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有煤卖不出,材料买不回,工资发不了,电费付不起,怎么办?路斗恒一声令下,员工一呼百应。广大职工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有的毅然拿出仅有的生活用钱,有的向亲朋好友借钱,短短3天就有1500名职工为企业筹集资金590万元。这就是人心,这就是力量,这就是希望,这就是义棠煤业公司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发掘无限 创新每天 至高至远瞻未来
“发掘无限、创新每天”正是义棠煤业有限公司7年来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7年中,他们不断挖掘企业内部管理潜力,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适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他们每天都在以新的工作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战胜新的困难、创造新的业绩。
未来3年,奋进中的山西义棠煤业有限公司将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积极推进企业“二次改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不断创新经营机制,经营管理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迈进。并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以煤为源,扩大加工转化能力,实施产业联动工程。通过引进乌克兰螺旋钻薄煤层采煤机,建立高档普采工作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市场竞争能力。到2006年,原煤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年,洗选能力达到120万吨/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0元,利税达到6000万元,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保持全国同类企业领先水平,努力把公司建成集约高效、安全文明的现代企业。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