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踏觅新年的早春时光,我们再次来到了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军工企业——七四三五工厂,这次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规划中的“一厂变三厂”已经实现,新规划建设的生产厂区井然有序,新近完成的技改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转,投资近百万元建立的工厂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机制的运行平台;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处处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该厂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厂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锐意创新,大胆改革,走出了一条以军品为主、军民结合的发展之路。据厂领导介绍说,该厂在过去的一年里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良好的水平和发展势头,并被上级军管部门评为“基础管理优良企业”称号,先后获得武汉市2003年度工业经济运行先进单位、湖北省“优秀职工之家”、武汉市“振兴杯”先进党委、“先进工会”、“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GJB9001A—2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一系列的荣誉,都为企业再添新的光彩,在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上再铸新的辉煌,展现了军工企业特有的新风采。
改革创新 开创建设发展新局面
新一届领导班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面对新形势,理清新思路、制定新规划,在工作实践中不等、不靠,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制定了企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形成了由厂长领导的行政厂级领导分线管理体系和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领导的党群工作体系,各系统间分工合作,形成合力,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改革中该厂针对管理机构庞大、职责交叉、岗位重叠、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本着“职能不交叉,机构不重叠,策划、实施、监控三分开”的原则,将原来的23个部门6个车间,精简和调整为15个部门5个车间,随着机构的调整,精简了中层管理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数,实行单一领导负责制,原则上只设正职,不设副职,强化了管理职责,从而建立起了职责清晰、标准明确、信息通畅、监控有力、运转高效的企业机制。在改革中,该厂坚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他们根据市场经济的挑战和现代武器装备对军队保障要求的不断提高,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用工制度上,他们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的用工制度,由过去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确定合理的劳动定编、定员,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办法,对岗位实行动态考核,实行能进能出的内部淘汰机制;在人事制度上,对中层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实行公开竞聘、推荐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推行工作绩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形成了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在分配制度上,确立了“基本结构不变,区别岗位差异,增大考核成分,伴随效益增减” 的指导思想,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对技术设计人员、营销人员实行岗位定薪、任务定薪、业绩定薪、成果定薪。通过加大分配考核力度,从而切实把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挂钩,并将考核结果和分配结果直接与职工本人见面,增加了分配的透明度,真正形成了重实效、重贡献的分配机制,职工的积极性和技术人员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七四三五工厂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军工保障为主导,加大两个开发力度,实现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军工生产中,该厂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以军品生产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为部队服务;坚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以提高保障能力为指导思想,按质按量完成了军工生产与保障的各项任务,形成了生产与保障两位一体的军品生产格局。
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挖掘企业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在保障军品生产与保障的同时,该厂积极开拓民品生产与市场领域,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形成了多元并举的产品格局。首先,他们开拓思路,合理布局,按照市场运行的机制,通过土地置换,形成了军品、民品和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一厂变三厂”的发展战略。在市场开发上,该厂紧紧抓住军品与民品两个市场,根据国家、军队有关标准,制定了工厂通用设计标准,形成了产品设计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在抓好现有装备设计开发的基础上,加强军队装备研究,开发部队作战和训练需要的特种装备。在民品生产开发上,该厂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武汉理工大学的人才、技术和开发优势,解决专用车生产理论及实际技术问题,制定了工厂军用厢式专用车产品的开发计划,结合市场需求,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制造厂联手,采取共同研发、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了民用厢式专用车的开发,开拓了广阔的市场领域,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以人为本 建立军企特色文化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七四三五工厂在努力开拓军品和民品两个市场,发展军品生产、民品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同时,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推动企业的人才战略,本着厂内培训与厂外培训、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工厂自主培养与社会招聘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各类特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使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在具体实施中,该厂立足于工厂自身,强化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分层次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岗位技术工人进行了有重点的岗位技能培训,同时选拔一批有一定技术素质的职工到厂外进行委托培训,并采取委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定向培养工厂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工厂人才断层的情况,积极进行社会招聘,广泛吸纳各类人才,优化了工厂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积聚了强力的后劲。
注重抓紧技术开发与创新。企业的产品质量关系着国防事业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七四三五工厂强力推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强化质量考核,使工厂的质量体系得到了稳步持续改进,根据军品生产的需要,制定了军品新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规范了检验与验收程序,保证了出厂产品的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先后成功开发了24种军品新产品和3种民用新产品。企业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导入了ERP管理,打造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平台,提高了企业的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各项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局面。该厂近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表彰和嘉奖。
在技术创新、实施人才战略的同时,该厂十分注重保持企业的传统文化与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相结合,建设具有军队保障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紧紧围绕企业建设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肩负使命,不负重托,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确保军品任务圆满完成”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口号,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团结、开拓、勤俭、奉献”的企业精神,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政治环境,建立了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使企业和职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激发全厂职工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改革春风日相催,军企再展新英姿。七四三五工厂,这个在共和国的礼炮声中诞生的军队保障企业,曾为共和国披肝沥胆,作出了卓越的功勋;在和平建设时期,为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以中国军工企业特有的奉献精神,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再添新的光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续写着新的辉煌。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