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WTO,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保持兴旺发达势头的不竭动力。”日前,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慧秋这样告诉记者。
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食品企业,也是皖西北第一家民营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朱慧秋意识到靠食品这一低利、低税的产业,想有大的发展,难度比较大,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开发高科技产品,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这种念头更加强烈。1994年春天,朱慧秋获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富硒载体酵母技术,遂三次北上进京,终于促成了公司与北京大学的合作。也正是在这一年,实现了她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跃——公司转轨进入制药行业。
朱慧秋认为,创新能够获得成功,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这种意识的存在和增强,必然会对国内、国际市场和产业动态、科技情报及人才市场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的扫描,及时发现新信息,并迅速捕捉住机遇。当然,创新意识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创新意识再强、洞察力再高,发现了好产品、好项目、好技术、好人才,甚至是资金等资本要素,也会捕而不获,空劳一场。因此企业创新更应该做好自身的基础工作,打造一个创新的好平台,这是至关重要的。
朱慧秋坦诚地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相对性,如大海行舟,风平浪静只是表面,暗礁险滩无处不在。对一个企业来讲,一种产品的走俏固然是好事,但产品本身是要讲市场生命周期的。时代的前进、科技的发展更缩短了产品的市场周期。“一招鲜吃遍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大发展,品种的单一必将使企业陷入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因此,企业必须立足于高新技术,加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容量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也就是进行产品创新。为加强新产品开发力度,公司提取销售收入5%以上的资金作为研发经费,投资科研项目,目标是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培育未来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模式向科技增长型转变。同时,在坚持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华信生物药业就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将研究室建立在这些科研单位,借助“外脑”为企业服务,既降低了研究成本和风险,又加快了开发速度,使企业紧跟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朱慧秋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华信生物药业现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有8个,其中针对治疗因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原因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新药品种力达胶囊,国内尚无同类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些品种有的已报生产待批,有的正在临床和临床前审批,它们的开发将更加丰富企业产品结构,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