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之间要不要竞争?不少人认为,开发区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制度创新和政府转变职能。然而,过度竞争又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资源配置扭曲。当前,开发区的建设热潮导致了过度竞争,使开发区陷入了竞争困境。
各开发区为吸引外资,竞相压价,突破国家土地、税收法规及相关政策,在地价、税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土地价格越降越低,有的地方甚至提出零地租,不少地方随后效仿。这些做法助长了恶性竞争行为。许多开发区不惜代价吸引投资,却不顾这些投资是否适合自身的类型。开发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结构雷同、层次低下、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小等问题。这些造成众多开发区的广泛竞争态势。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无论是企业、产业还是区域间的竞争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有效竞争不足的情况下,仍必须鼓励竞争、保护竞争、促进竞争,以竞争推动合作。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活动中,竞争可以促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我国的开发区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主要是以政府行为设立的,它们的竞争并不同于市场状态下的企业竞争。所以,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掌握好“边界”。
“边界”以内的适度竞争可以促使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形成竞争优势,可以增强开发区自身素质,让不合格者出局,扩大与净化市场空间。适度竞争不仅不排斥合作,而且会激活合作的需求。它能够促使各地政府和区内企业感觉到合作对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合作的冲动。同时,适度竞争将引发企业甚至区域间的购并、重组等市场经济行为,从而在资产层面上实现跨区域的合作。开发区整体素质通过适度竞争而提高,通过适度竞争与合作的多次重复,将极大地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并会在经济活力、政府效率、政府服务以及引资环境等方面起到激发和推动的作用,最终培育出开发区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超出“边界”的竞争就是过度竞争。开发区的过度竞争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分布着高密度的开发区,且绝大多数开发区的绩效持续不佳,层次低下,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出现狭隘的竞争行为标准,造成了行政扭曲和高社会成本。开发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效率低下的重复设置、公共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扭曲。过度竞争中采用的政策激励多是从要素供给方面给予优惠,地价、税收、基础设施等优惠在早期可以成为开发区的优势,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优惠对于本地竞争优势的积累并没有什么好处。特别是随着地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环境恶化,投资者完全可能转移投资,造成开发区的空洞化。此外,过度竞争行为排斥合作,使整个开发区陷于低成本竞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因此,开发区的建设关键是把握竞争的“温度”,这个“温度”掌握好了,开发区才有前途。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