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伊利冷饮图谋东莞全国布局已现雏形

企业报道  2013-06-26 14:49:34 阅读:

  继2003年实现了14亿元销售目标后,伊利冷饮事业部将2004年销售目标确定为20亿元。2月18日,300多家伊利冰淇淋客户齐集东莞参加伊利冷饮事业部召开的东莞分公司新品发布会;3月份,年产能达3万吨的东莞冷饮生产基地将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这一连串动作显示,连续9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位的伊利冰淇淋,已吹响引领中国新冷饮时代的战斗号角,从今年起将猛攻广东市场,彻底改变中山美怡乐和广州五羊两强一统广东冷饮天下的格局。

  东莞落子完成全国布局

  在发布会上,伊利集团冷饮事业部总经理吴建国宣布,至2002年底,伊利已分别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地区、华中地区建立了冷饮生产基地,加上呼和浩特生产基地,伊利冰淇淋日生产能力达1200吨。在四川地区,另一个新的生产基地技改扩建工程也将启动。东莞冷饮生产基地的建立进一步表明,伊利冷饮事业部遍布全国的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

  为何要在东莞设厂?冷饮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说:“广东市场是中国冰淇淋的发源地,消费能力居全国前列,不进入广东市场,就不足以称之为一个全国品牌。自2001年伊利冰淇淋进入广东市场以来,货源的60%来自呼和浩特生产基地,40%来自上海生产基地,长途运输增加了成本。在东南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以解决整个东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产品供应的压力问题已迫在眉睫。”

  出于对全国战略营销的考虑,2003年12月初,冷饮事业部与广东地区的冷饮产品生产企业——东莞美嘉美食品有限公司洽谈成功,以租赁方式建立分公司,这标志着伊利冷饮产品在广东开疆拓土,伊利冰淇淋的生产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据介绍,广东东莞分公司技改项目组第一批成员已于2003年12月25日到达分公司所在地——广东东莞市大新第二工业区,分公司技改扩建工程于2004年新年当天破土动工,工程计划总投资近1000万元。在2004年春节前,首批产品试产成功。年后,又成立了新车间技改扩建项目组,预计3月份,新生产车间可正式投产,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生产车间全部扩建完毕后,将有16条生产线,日产能可达200吨,预计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

  广东市场亟待破局

  虽然伊利多年来一直是冰淇淋行业的销量冠军,但惟独在广东省的开拓遇到强有力的狙击。

  据悉,广东由于气候原因和消费市场的成熟,占据着25%的全国市场份额,规模约为10亿元。而刚刚进入广东市场的伊利冰淇淋凭借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服务就杀入了前三强。对伊利来说,广东市场非强攻拿下不可。

  两年来,伊利冰淇淋在广东市场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单从销量上来说已从2001年的300万发展到了2003年的1个亿。两年来稳扎稳打,形成了珠三角地区以直营二批为主结合专营配送、外埠以地县级经销商辐射二批的销售网络。在广东市场,多数企业蛋筒冰淇淋的销售比例达到60%,然而伊利冰淇淋以其强势的棒类产品,通过独具创意的市场推广活动,很快的就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巧乐兹、心多多等棒类产品更是供不应求、畅销广东。

  2004年是伊利冰淇淋强攻广东市场的关键一年。根据伊利冷饮事业部的战略规划,在东莞建成一个年产量3万多吨工厂的同时,成立KA业务部,单独运作新型销售渠道; 并将于年内在珠三角地区开设80家伊利软冰淇淋专卖店。

  伊利引领新冷饮时代

  随着几个国际冷饮品牌在广东市场的陆续退出,中国冷饮行业现在呈现怎样一个新的格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独家采访了伊利集团冷饮事业部总经理吴建国。“目前在中国市场冷饮行业已经连续5年出现了行业亏损”,吴总一开始就语出惊人地说:“国际冷饮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以中高价位产品来开拓市场,但是在整体行业亏损的大背景下,个别国际品牌已经被迫推出低价位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在如此低迷的市场情况下,伊利冰淇淋的经营业绩却连续3年实现了超过35%的递增。市场消费总量基本未变,冷饮企业数量却在以几何倍数下降。”据2003年冷饮行业调查显示,伊利冰淇淋销量排名第一,第二品牌销售总量远不及伊利冰淇淋的5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已进入伊利引领新冷饮时代的格局。”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